第45章 最初的路(1 / 2)

到了广州市区,天已近晌午。

车窗上沾着层灰,把外面的树影糊成了一团绿。

公交车开得晃晃悠悠,邻座的大妈在打盹,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淌。

我望着窗外,心里空落落的,又有点说不清的亮堂。

想起半年前第一次来广州的情景。

那时候德林比我还兴奋,一路上大喊着:“你看那楼多高”。

结果到了车站就找不着北,俩人在广场上转了三圈才摸到去城中村的公交。

那时候多傻啊。

以为进了迪克公司就是端上了铁饭碗,以为攒够三个月工资就能给家里寄台洗衣机,以为只要肯干,日子总会往好里走。

直到德林受伤,领班连句慰问都没有,只催着“赶紧上班别耽误产量”,我才真正明白,有些地方的墙,你再使劲撞,也撞不出个窟窿。

下了车,夕阳正往楼缝里钻。

广州站的广场还是老样子,人潮涌得像涨潮的水,

背着大包的打工者、举着牌子的黑车司机、追着人卖地图的小贩,闹哄哄的,比迪克公司车间的机器声还让人头大。

我跟着人流往外走,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拐向了天桥。

当时和德林就是站在这里,迎着风,抒发着对未来的渴望。

记得天桥上的风挺大,吹得人头发乱晃,就像未知的明天。

我扶着栏杆往下看,马路上的车排着队,红灯亮时,能看见司机们歪着头打哈欠。

跟迪克公司流水线上的工人没啥两样,都是被日子推着往前挪。

“小伙子,要住店不?便宜!”

一个穿花衬衫的男人凑过来,手里的名片硬邦邦的。

“不了。”

有了点社会经验,我知道这些人有多不靠谱。

走到天桥中间时,看见个卖烤红薯的老太。

铁皮桶里的红薯冒着热气,甜香混着煤烟味,跟城中村夜市的味道有点像。

我摸出三块钱买了一个,烫手,得左右手倒着颠。

咬了一口,甜到了心里。

想起在学校时,一样是在天桥,德林买了俩红薯,但非得跟我抢着吃,说“你那个看着更甜”,结果俩人闹得差点把红薯掉天桥底下。

那时候多好啊,身边总有个人能吵吵闹闹,不像现在,连个抢红薯的人都没有。

下了天桥,顺着人行道往前走,漫无目的的。

路边的便利店还是老样子,玻璃门上贴着“招工启事”的海报。

半年前我和德林就是在这儿买的矿泉水,他拧瓶盖时太使劲,水洒了一身,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这城里的水都跟咱较劲”。

我推开门走进去,冷气“呼”地扑过来,把身上的热气扫了个干净。

货架上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比迪克公司的零件架还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