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生辰恍惚(2 / 2)

虽心中疑惑,但他不敢怠慢,立刻对楚慕荷道:“慕荷,你先回房歇着,我去去就回。”说罢,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袍,便快步随着元宝往东跨院而去。

东跨院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初雪带来的寒意。

王珪端坐主位,王崇基陪坐在侧,而在王崇基下首的客位上,坐着一位裹在厚厚狐裘里的年轻男子。

王玉瑱踏入书房,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了那人身上。

只见他面色苍白如纸,不见丝毫血色,身形在宽大的狐裘下仍显得异常单薄瘦削,仿佛一阵稍大的风就能将他吹倒。

他安静地坐在那里,气息微弱,唯有一双眼睛,虽然带着病倦,却异常清明深邃,正温和地看向自己。

“父亲,大哥。”王玉瑱先向王珪和王崇基行礼。

王崇基见他来了,便起身笑着为两人引见:“二弟,来得正好。这位是徐州刺史玄叔父的嫡长子,我们的族兄,王惊尘。”

他又转向王惊尘,“惊尘兄,这便是舍弟玉瑱。”

王惊尘在王玉瑱进来时便已微微直起身子,此刻更是努力想要站起还礼,却被王崇基轻轻按住:“惊尘兄,你身子不便,不必多礼,玉瑱不会介意的。”

王玉瑱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躬身,执礼甚恭:“玉瑱见过惊尘族兄!族兄一路辛苦!”

他听闻是王玄之子,立刻想起记忆中那位虽见面不多、却对自己颇为关照的徐州族叔,心中不由地对眼前这位病弱的族兄也生出了几分天然的好感与亲近。

王惊尘倚在椅中,微微颔首回礼,声音虽弱,却清晰温和:“玉瑱贤弟,不必多礼。早闻贤弟之名,今日得见,果然风采不凡。”

他虽是第一次见王玉瑱,但与王崇基因家族事务往来较多,更为熟稔。

他仔细端详着王玉瑱,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继续道:“贤弟在白鹭书院中,面对挑衅,还以‘笑看人间井底蛙’之锐气,大快人心。为兄虽远在徐州,亦听闻贤弟之文采风流,心生向往。”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带着一种家族长辈看到出色晚辈的欣慰:“更难得的是,贤弟不惧荥阳郑氏之势,面对无端挑衅,能持守家门风骨,凌厉反击,扬我王氏之威。此等胆识气概,方是我世家子弟应有之态,为兄……甚慰。”

他的夸赞并非泛泛之谈,而是具体到了王玉瑱的诗词和事迹,语气真诚,毫无虚饰,让人听来十分受用。

王玉瑱被他这般直接而恳切的赞扬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忙谦逊道:“惊尘兄过奖了,弟不过是冲动,仗着几分血气之勇,胡乱写了几句,当不得兄长如此盛赞。”

然而,他心中却对这位初次见面的病弱族兄,印象极佳。

对方不仅知晓他的事迹,更能理解他当时的心境与选择,这份关注与理解,在家族同辈中实属难得。

他不禁想到,若非族兄身体如此孱弱,以其谈吐见识,定然是家族中一位极其出色的人物。

书房内,炭火噼啪,茶香袅袅。

这场突如其来的兄弟相见,因着王惊尘真诚的赞赏与王玉瑱自然的谦逊,气氛显得格外融洽。

王玉瑱隐约感觉到,这位族兄此刻抱病前来长安,绝不仅仅是为了与他叙兄弟之情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