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前太子妃(2 / 2)

殿门轻启,一股混合着陈旧木香和淡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光线昏暗,只窗边透进几缕,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一个身着素色常服,未施粉黛的女子正临窗而坐,手中似在绣着什么,背影单薄而寂寥。

听到脚步声,那女子缓缓回过头来。

刹那间,郑婉茹的呼吸几乎停滞。

那是一张依旧能看出昔日绝代风华的容颜,只是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轻愁,眼神沉寂如同古井无波,曾经的明艳张扬早已被岁月和命运磨蚀殆尽。

这就是她的姑姑,曾经距离凤座仅一步之遥,如今却幽居此地的郑观音。

“姑……姑姑……”郑婉茹喉头哽咽,上前几步,盈盈拜倒,泪水已不受控制地滑落。

郑观音看清来人,尤其是那张与记忆中族人依稀相似的年轻面孔时,沉寂的眼中终于泛起一丝波澜。

她放下手中的绣绷,起身快步上前,扶起郑婉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是婉茹?快起来,让姑姑看看。”

她冰凉的手指轻轻抚过郑婉茹的脸颊,看着侄女泪眼婆娑的模样,又想到自身飘零,同是郑家女儿,不由悲从中来,眼圈也瞬间红了。

姑侄二人执手相看,一时间竟无语凝噎,唯有泪千行。

一个是被家族当作政治筹码送入东宫,最终却从九天之上跌落凡尘,在此独自品尝繁华落尽的苦果,久久未见亲人面孔;一个是眼见家族大厦将倾,不得不踏入这禁忌之地,向这位同样命运多舛的姑姑求助,心中满是酸楚与不忍。

互相泪眼哭诉片刻,情绪稍定。

郑观音拉着郑婉茹在身边坐下,看着她年轻姣好的面容,心中已然明了。

她虽幽居于此,但并非对外界一无所知,郑氏近日在朝堂上的连连失利,她亦有耳闻。如今家族竟派嫡女前来寻她,可见已到了何等危急存亡的关头。

“婉茹,家中……可是遇到了难处?”郑观音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认命般的平静。

郑婉茹用绢帕拭去泪痕,点了点头,将家族如今被王、崔两家联手打压,陛下态度暧昧,已然损失惨重、岌岌可危的现状,简略却清晰地说了出来。

“……姑姑,祖父遣婉茹前来,实是已无他法。只盼姑姑……能否念在血脉亲情,在陛留一丝元气,莫要让家族数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郑婉茹说着,声音再次哽咽,几乎要跪下来。

郑观音听着,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复杂难言。

她岂能不知家族困境?可她亦有她的苦衷和恐惧。

一来,自己是前太子正妃,身份何其敏感尴尬?陛下能容她在此安度余生已是天恩,她若贸然为母族求情,触怒龙颜,自身难保不说,更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二来,她并非孤身一人,她还有女儿,那是她在深宫中唯一的寄托和软肋。她实在不愿,也不敢,再卷入这些权谋斗争的漩涡之中,生怕一个不慎,便连累女儿也遭不测。

更何况……当年家族为了权势,何曾问过她的意愿?便将她当作礼物般送入了东宫那龙潭虎穴。

这份被至亲当作棋子的痛楚,虽谈不上刻骨仇恨,却如同一根细刺,深深扎在心间,多年来隐隐作痛,让她对家族的感情,变得复杂而疏离。

她沉默着,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面露难色。

郑婉茹何等聪慧,见姑姑神色,便知她心中顾虑重重。她握住郑观音冰凉的手,泪眼盈盈地苦苦相劝:

“姑姑,婉茹知道您为难,知道您心中有怨,有怕。家族当年……确有对不住您的地方。”她直言不讳,点破了那层窗户纸。

“可姑姑,您想想,您终究姓郑啊!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若郑氏这棵大树真的倒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您在此处的安宁,侄女在宫外的倚仗,乃至……乃至小郡主的将来,又能依靠什么?”

她的话语轻柔,却字字敲在郑观音的心坎上。

“陛下对前朝旧事,终究是心存芥蒂的。若郑氏彻底失势,再无半分影响力,姑姑您……和小郡主,在这深宫之中,岂不是更如无根浮萍?届时,只怕连眼下这份看似安稳的幽禁,都难以维持了。”

郑婉茹抬起泪眼,恳切地看着郑观音:“姑姑,帮家族,何尝不是在帮您自己,在帮小郡主?不求您能力挽狂澜,只求您在合适的时机,或许只是递一句话,让陛下知晓,郑氏已知错,愿付出代价,只求一个存续的机会。这份血脉牵连,或许……便是那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郑观音怔怔地听着侄女的分析,心中剧烈地挣扎着。

家族的命运,自身的安危,女儿的将来,还有那份积压多年的委屈与怨怼,交织在一起,几乎让她窒息。

她看着郑婉茹那与自己年少时有几分相似的眉眼,那眼中全然的信赖与哀求,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无奈的叹息。

那根心头的刺,似乎被这残酷的现实和亲情的牵绊,磨得钝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