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未启,长安城仍浸没在深蓝色的静谧之中。但太极宫承天门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数百名官员依照品级高低,鸦雀无声地肃立于广场之上。
他们身着绛紫、绯红、青绿的各色朝服,像一道道沉默的色阶,排列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唯有腰间佩戴的金银鱼符,在偶尔摇曳的灯笼微光下,闪烁出一点冷冽的光泽。
空气中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意与肃穆,呵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黑暗里。
“咚——”
一声低沉厚重的晨钟从宫阙深处传来,撞破了沉寂。承天门、嘉德门依次缓缓洞开,如同巨兽苏醒,睁开了深邃的眼眸。
官员队伍开始移动,脚步声汇聚成整齐而压抑的沙沙声,穿过一道道宫门,经由长长的龙尾道,最终步入帝国的心脏——太极殿。
殿内深邃而恢宏。巨大的蟠龙金柱支撑着高昂的穹顶,两侧鎏金仙鹤烛台上一排排烛火跳跃,将殿内照得半明半暗,却难以完全驱散深处的幽暗。
御座下的丹墀如血,御座后的屏风上绘着日月山河,在烛光中显得威严而神秘。
官员们迅速无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垂首而立。紫袍的三品以上重臣立于最前——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长孙无忌、魏征……他们的面容在晃动的光影中显得格外凝重,如同殿中的磐石。
顷刻,环佩轻响,细微的衣料摩挲声自殿后传来。 内侍省官员先行步入,分列丹墀两侧。
随即,一切声响归于死寂。
皇帝李世民,头戴通天冠,身着赤黄色常朝袍服,自屏风后稳步走出。
他目光平直,面容沉静,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帝国的脉搏之上。
他行至御座前,并未立刻坐下,而是用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视过殿下的群臣。
那一刻,烛火仿佛停止了跳动,整个宇宙的焦点都凝聚于那一人身上。
百官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齐刷刷地撩袍,躬身,叩首。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浪骤然爆发,撞击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宣告着大唐帝国又一个朝日的开始:
“吾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朝堂上,诸位重臣皆面肃而立,吏部的官员正汇报着各部门朝臣的点卯。
片刻后,吏部官员汇报完退回文臣后列。魏征紧接着毅然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世民面色微变,沉着道:“卿有何奏?”
“臣弹劾赈灾粮督运官封德彝、宇文化及、杜淹一干人等贪墨粮饷,至山东饿浮遍地,流民四起。”
“同时臣弹劾义安郡王李孝常私自驱赶并捕杀流民,望陛下圣察。”
除了义安郡王不在长安,其余被弹劾的三位重臣以及负责赈灾粮饷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冤枉。
张瑾接过奏折,送到皇帝案头,李世民只了了扫了几眼便勃然大怒,连兴平县都收留几千难民,长安城居然连个流民影子都没见到过。
“混账!朕早在山东急奏之时便支了赈灾粮,你们口口声声冤枉,那你们告诉朕,难民有了粮食为什么还会流民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