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王庭为之震动。当夜盛宴,王子亲自奉上十株木棉幼苗,更献出珍藏的锡矿地图。
返航时正值季风转向。云琮命船队沿苏璃标注的蓝线航行,果然顺风顺水。有老水手在桅杆上望见前所未见的岛屿,少年却对着海图喃喃:“母后连这里都画出来了...”
船队回到广州那日,港口的炮台鸣礼炮二十一响。云琮捧着暹罗国书踏上故土,第一眼看见的便是码头高台上那道玄色身影。
苏璃接过儿子呈上的木棉苗,指尖轻触茸茸白絮。她想起另一个时空中,这种作物还要再过三百年才会传入中原。
“母后,”云琮忽然低声说,“儿臣在海上做了个梦。梦见个叫郑和的太监,带着宝船下西洋...”
苏璃抚过少年被海风磨糙的面颊,没有答话。只是当夜在给将作监的诏令中,添了建造两千料宝船的计划。
八月仲秋,第一船锡矿运抵扬州。与此同时,木棉在岭南试种成功。纺织匠人发现这种白絮纺出的布匹,竟比丝绸更耐洗涤。
那些顽固老臣再不敢妄议海事。只因市舶司的税银,已足够支撑整个陇右道的军饷。
霜降前,云琮将航海日志呈送御前。孩童在卷末用稚嫩笔迹写道:
**“儿臣始知,天下之大,非宫墙可困。”**
苏璃添上朱批时,窗外正有雁阵南飞。她想起云昭曾说过的地球仪,忽然在批文下方画了个简单的圆弧:
**“海舟所至,皆为汉土。”**
------------
【本章彩蛋】
1. 方向舵(尾舵)技术在12世纪才传入欧洲
2. 木棉原产东南亚,唐宋时期尚未大量传入中国
3.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事迹,此处为穿越者记忆的映射
4. 文中“虹”的成因解释符合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