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云承睿有时会将一些已做决断、无关紧要的旧年奏章抄本,或是地方上进献的风物志、民俗录之类的东西留在清晖阁,美其名曰让她。苏璃便借着这些看似无用的文本,如饥似渴地分析着朝中各部官员的行文风格、处事逻辑、籍贯渊源,以及字里行间可能透露出的派系立场。她甚至在惊蛰的协助下,于寝殿内设了一间小小的密室,秘密整理、绘制了一份详尽的朝臣人物关系与利益脉络图,将蒲党、帝党、中间派以及各派系内部的细微裂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她的肚子在锦缎宫装下一日日隆起,孕育着皇嗣的希望;而她手中的权力网络,也在无人察觉的暗处,如同古树的根系,向着皇宫乃至前朝的土壤深处,一日日顽强地扎根、悄然地蔓延。她就像最冷静的猎手,潜伏在清晖阁的暖阁里,透过小棋子带来的密报、云承睿无意间泄露的信息、以及那些枯燥的奏章抄本,敏锐地观察着前朝后宫的每一丝风吹草动,分析着蒲忌植集团的弱点与内部矛盾,寻找着那些同样对权臣当道不满、郁郁不得志、可被拉拢利用的官员。
风暴在平静的表象下悄然酝酿。
**章尾:** 谦和示人隐机锋,暗织罗网布皇宫。前朝风云眼底过,凤栖清晖待腾空。
### **第84章:联手试政**
**章引:** 君臣同心试牛刀,巧择闲棋破敌僚。前朝小胜固盟谊,凤隐龙侧显英豪。
**内容:**
几次枕边闲谈的成功,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云承睿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他开始意识到,苏璃不仅是解语花,更是一柄藏在锦囊中的利剑。而苏璃,也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心中那份急于挣脱束缚、证明自己的渴望。两人心照不宣地将目光投向了前朝,决定选择一处无关核心利益、却能敲山震虎的角落,小试牛刀。
机会很快出现在吏部的制度上。所谓磨勘,即是对官员任期政绩的考核,决定其升迁贬黜。如今这制度看似严密,实则流于形式,往往由吏部几位郎中、员外郎根据地方上报的文书和私人关系草草定论,其中猫腻甚多。而把持吏部考功司的,正是蒲忌植的门生,右侍郎赵文康。
这一日,云承睿翻阅着各地上报的磨勘文书,眉头紧锁。其中一份来自江州知府的考评引起了她的注意。考评上尽是勤勉王事牧民有方等套话,结论是堪当大用,提请升迁。但她记得前几日看过一份密奏,提及此人贪墨河工款,致使堤坝失修,民怨沸腾。
陛下可是为这江州知府的考评烦心?苏璃端上一盏参茶,轻声问道。
云承睿将文书递给她,冷哼一声:这般明目张胆,真当朕是瞎子不成!
苏璃细细看过,沉吟片刻,道:陛下,此事倒是个契机。赵侍郎主持考功,若连这般明显的劣迹都勘察不出,便是失职。陛下何不借此敲打一番?
如何敲打?云承睿目光炯炯。
陛下可下旨申饬吏部考核不严,命其重新核查江州知府政绩。同时,苏璃压低了声音,陛下可暗中派一两名信得过的御史,前往江州密查。若能拿到实证,不仅这知府难逃法网,赵侍郎也难辞其咎。即便查无实据,陛下申饬吏部,也是名正言顺,旁人无话可说。
云承睿眼中精光一闪。此举进退有据,既能打击蒲党气焰,又不会立刻引发激烈冲突,确是妙计。他当即召来心腹御史,密授机宜。
数日后,朝会之上,云承睿当众将江州知府的考评文书掷于地上,厉声斥责吏部考核草率、用人不明。赵文康猝不及防,跪地请罪,脸色煞白。蒲忌植立于班首,眼皮微跳,却也无法公然为这等失职行为辩护,只得沉默。
又过半月,前往江州的御史带着确凿证据返京。江州知府贪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立即被革职查办。而主持考核的赵文康也因此受到牵连,被罚俸半年,并在朝堂上被皇帝当众训诫,颜面扫地。
这场风波看似不大,处置的也只是一个地方官员和一个侍郎,但其象征意义却非同小可。这是云承睿登基以来,第一次在并非蒲忌植主动设局的事情上,成功打击了其党羽,并且过程干净利落,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退朝后,云承睿步履轻快地踏入清晖阁。虽未多言,但眉宇间的扬眉吐气之色却难以掩饰。他握着苏璃的手,低声道:璃儿,今日之事,甚合朕心。
苏璃浅笑,为他斟茶:是陛下运筹帷幄,妾身不敢居功。她深知,这次小小的胜利,不仅削弱了蒲党一丝气焰,更重要的是,在她与云承睿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政治默契的同盟关系。皇帝尝到了自主行使权力、并取得成功的甜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暗中谋划。
他们就像两个小心翼翼的弈者,在巨大的棋盘边缘,落下了一颗看似无关紧要,却预示着风暴将至的棋子。
**章尾:** 巧择吏考试锋芒,君臣联手破藩篱。小胜虽微意义重,同盟初显慑群机。
之前这章草稿让我弄丢了,才找到,只好补到这里了,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