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雅斋”和它的主人沈墨,如同潜藏在古玩市场幽深角落里的毒蜘蛛,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网。周明轩不过是这只蜘蛛放出去探路和清理障碍的爪牙。如今爪牙被擒,蜘蛛却依旧稳坐网中央。
直接动沈墨,风险极大。他老奸巨猾,反侦察意识强,且关系网复杂,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打草惊蛇,导致关键证据被销毁,那批珍贵的古籍也将石沉大海。
“不能硬来,要智取。”季青在专案会议上定下基调,“周明轩虽然拒不交代沈墨,但他和沈墨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紧急联络渠道或备用计划。我们要让沈墨自己动起来。”
一个精密的计划开始部署。
第一步,施加压力。 警方高调宣布“夕阳红”疗养院冯卫国案成功告破,凶手周明轩落网,对作案动机含糊其辞,仅以“经济纠纷及个人偏执心理”概括,但刻意释放出“正在全力追缴涉案赃物”的信号。同时,经侦部门配合,对“墨雅斋”及沈墨名下的关联公司进行一轮明面上的税务和资金流水合规性调查,敲山震虎。
第二步,监控布网。 技术队对“墨雅斋”及沈墨的住所、车辆进行了全天候、多维度的秘密监控,包括电子信号、人员往来。网监部门则严密监控与周明轩加密账号可能存在的任何关联信号,以及沈墨所有的通讯渠道。
第三步,寻找突破口。 陈锐负责梳理从周明轩处查获的所有与古籍相关的资料,试图从中找到那批古籍可能藏匿的线索,或者沈墨急于出手的迹象。
计划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几天过去了,“墨雅斋”表面平静,沈墨依旧每日喝茶会客,谈笑风生,但监控显示,他与外界的电话联系明显增多,且多次使用不同的未实名登记手机卡。同时,他名下一个小型仓储公司的夜间活动变得频繁。
“他在试探,也在准备转移。”老谭判断,“我们的压力起作用了。”
陈锐那边也有了关键发现。他在周明轩电脑的加密笔记中,找到了一段看似无关的备忘录:“‘南山’、‘松柏’、‘听涛’、‘丙寅库’。” 结合冯卫国《诗经》上那些数字的规律,陈锐大胆推测,这可能是沈墨用于存放那批古籍的私人仓库位置和编号的隐语!
“‘南山’可能指代城南的南山仓储区,‘松柏听涛’或许是某个仓库区的名称或代号,‘丙寅库’则是具体库房编号!”陈锐兴奋地汇报。
调查力量立刻秘密转向南山仓储区。经过排查,果然发现了一个名为“松涛苑”的高档私人仓储区,其内部库房正是用天干地支结合数字编号。丙寅库,赫然在列!登记人虽非沈墨本人,但追踪资金流向,最终指向沈墨控制的一个离岸空壳公司!
“锁定目标!就是这里!”季青眼中寒光一闪。
收网时刻到来。
深夜,南山仓储区“松涛苑”外,黑影幢幢。特警、重案一组、文物稽查部门联合行动,将丙寅库及其周边区域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