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在重案一组每个人的神经上。但季青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将弥漫的挫败感迅速转化为更炽烈的决心。办公室内,敲击键盘声、电话铃声、急促的交谈声再次密集起来,带着一种复仇般的效率。
对灰衣人的抢救在紧张进行,但他伤势过重,尚未脱离危险,无法提供任何口供。他的身份很快被查明——李斌,一个有着轻微盗窃前科、性格孤僻的仓库管理员,社会关系简单,近期行为异常,但调查并未发现他与“雕刻师”有直接关联,更像是一个被随机选中或通过网络被精神控制的工具。
技术队对那瓶荧光绿色液体的追踪取得了关键进展。这种工业荧光染料成分特殊,本市只有寥寥几家化工商店和特种印刷厂有售,且购买需要登记。
“季队,查到了!”一名负责外围排查的警员兴奋地冲进来,“城北工业园的‘先锋特种印刷厂’,三个月前曾出售过一批同型号的荧光染料给一个叫周浩的个人!购买记录和监控都还在!”
周浩!一个全新的名字!
“背景!立刻查这个周浩!”季青精神一振。
信息很快汇总过来:周浩,男,35岁,无固定职业,曾在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做过美术设计,有不错的绘画和雕刻功底,性格孤僻,沉迷于各种阴暗哲学和神秘符号,一年前离职后行踪不定。最重要的是,他曾因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疑似试图篡改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被拘留过,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美术设计、雕刻功底、阴暗哲学、神秘符号、计算机能力、行踪不定…… 这些特征与“雕刻师”的画像高度吻合!
“找到他现在的住址!”季青下令。
然而,周浩登记的住址早已人去楼空。邻居反映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
“查他名下的车辆、手机信号、银行卡流水!查他所有的社会关系,亲人、朋友、前同事!看他可能躲在哪里!”季青毫不气馁,一条路堵死,立刻开辟另一条。
与此同时,对市图书馆案的深入调查也有了发现。技术队在密档库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微型的、伪装成螺丝钉的无线针孔摄像头。凶手不仅完成了犯罪,还可能录下了整个过程!
摄像头型号老旧,信号传输距离有限,接收端应该就在图书馆附近。技术队立刻对图书馆周边半径五百米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进行信号筛查和地毯式搜索。
下午四时,距离图书馆案发不到十小时。
陈锐那边率先传来突破性消息:“头儿!查到了周浩的一个关系人!他有一个表弟,在城南开了一家名为‘静域’的独立书店!我们查了周浩的银行卡,虽然近期没有大额消费,但在图书馆案发前一周,有一笔小额消费记录,地点就在城南,距离那家书店不到两百米!”
独立书店?一个可能符合周浩兴趣,且易于隐藏的地点!
“老谭,带人盯住‘静域’书店!注意隐蔽,周浩可能就在里面,或者与他表弟有联系!”季青立刻下令。
几乎在同一时间,负责搜索图书馆周边信号的技术队也发来捷报:“季队!找到了!接收信号源定位在图书馆后街的一家停业装修的咖啡馆二楼!我们的人已经秘密包围了那里!”
两条线索,指向两个不同的地点!
季青大脑飞速运转。书店是已知的社会关系点,而咖啡馆是犯罪现场的延伸,凶手更可能在哪里?
“老谭,你带一队人,准备对书店进行突击检查!我带另一队去咖啡馆!保持通讯,同时行动!”季青当机立断。
夜幕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