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女生宿舍楼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警戒线封锁了四楼的一个房间,楼下聚集着窃窃私语的学生和焦急的校领导。
季青一行人穿过人群,空气中弥漫着未散的泪水和消毒水气味。派出所的民警迎上来,低声道:“季队,里面……太干净了,干净得让人心里发毛。”
死者苏晴,22岁,文学院大四学生。她平静地躺在宿舍床上,衣着整齐,双手交叠置于腹部,神态安详如同沉睡。床头柜上放着一个空了的安眠药瓶,旁边是一封字迹工整、措辞清晰的手写遗书。
遗书中,苏晴详细描述了自己因考研压力过大、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选择结束生命,并恳请家人和朋友原谅。字里行间逻辑通顺,情感“饱满”,甚至对身后事都做了安排。
现场没有搏斗痕迹,没有外人侵入迹象,门窗都是从内部反锁。一切都指向一个准备充分、决心坚定的自杀行为。
“看来的确像是自杀。”陈锐仔细检查了门窗后说道。
然而,苏晴的父母却情绪激动地坚称女儿绝不可能自杀。“小晴前几天还跟我们视频,说毕业论文答辩很顺利,还计划毕业后要去旅行!她那么开朗的孩子,怎么会突然……”苏母泣不成声,“这封信……这封信不像是她写的!感觉……太冷静了,冷得不像话!”
季青拿起那封遗书,反复观看。的确,这封信太过“完美”,每一个字的间距都仿佛经过测量,措辞精准得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缺少了临死前应有的情绪波动和笔迹上可能出现的颤抖。
法医老周初步检查了尸体:“体表无外伤,初步判断符合药物中毒特征。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晚10点到12点之间。但……”他微微皱眉,“我在她的右手食指内侧,发现了一个非常微小的、新鲜的刺伤痕迹,像是被什么极细的东西扎了一下。另外,她的指甲缝里,似乎有某种极细微的蓝色纤维。”
一个准备自杀的人,为何会在死前被细物刺伤?那蓝色纤维又来自何处?
老谭带人询问了苏晴的室友和同学。室友证实,苏晴最近情绪稳定,甚至比前段时间更开朗些,昨晚还和她们讨论了毕业照的拍摄地点。唯一有点异常的是,她昨晚八点多接了一个电话后,独自离开了宿舍一段时间,大约半小时后才回来,回来后就直接洗漱睡下了,没再交流。
“知道是谁的电话吗?”
“她没说,但好像……心情还不错?”室友努力回忆。
技术队对宿舍进行了更细致的勘查。在苏晴书桌抽屉的底层,发现了一张被精心藏起来的本市某高级酒店的房卡,日期是上周。同时,在她的笔记本电脑里,恢复了几张加密的、与一个年轻男子在校园外亲密合影的照片,经辨认,男子是本校体育系的在读研究生——沈峰。
一个拥有秘密恋情、近期情绪稳定、甚至有计划未来旅行的女孩,真的会突然因为“考研压力”而自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