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刚进会场的陈明远听到了这话,快步走过来,
老周,你这话什么意思?林同志的作品是经过三轮评审选出来的,你这是在质疑评审委员会的公正性?
周至诚显然和陈明远不对付,冷笑着说,
老陈,你别护短!这种年轻女同志,能写出多深刻的东西?怕是有人代笔吧?
林心萍猛地站起来。
她本来紧张得手脚发凉,但听到这话,反而冷静下来了。
周老师,
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云端》第三章第二段,描写母亲深夜给孩子喂奶时的心情,您还记得吗?
周至诚愣了一下,
当然记得。
那您应该记得这段后面”,
林心萍直视着他的眼睛,
这个细节,是我怀双胞胎时亲身经历的,如果不是自己喂过孩子,写不出这样的细节。
她不等周至诚回答,继续说,
第五章描写夫妻因为照顾孩子产生矛盾的那段,里面丈夫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要早起带队训练,这是我爱人经常说的话,他是军人,经常要带队训练。
林心萍从包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翻到某一页,
这是我写《云端》时的手稿,上面还有修改的痕迹。需要验证笔迹吗?
周至诚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作家走了过来。
他是这次评委会的主席,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秦老。
怎么回事?
秦老温和地问。
陈明远把经过简单说了。
秦老点点头,对周至诚说,
至诚啊,你犯了个错误。真正的文学从来不以年龄论深浅。林同志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评委,正是因为它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他转向林心萍,赞赏地说,
小林同志,你的发言稿我看了,写得很好。待会儿上台,就按你想的说,真实,永远是最有力的。
这话等于直接肯定了林心萍。
周至诚尴尬地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典礼正式开始。
当主持人念到远方《云端》时,林心萍从容地走上台。
聚光灯打在她身上,这次她不再紧张了。
她讲起了写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讲起了在柴米油盐中发现的诗意,在尿布奶瓶间感悟的人生。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年轻女作者朴实而真挚的讲述打动了。
演讲结束,掌声雷动。
下台时,好几个作者主动过来和林心萍握手交流。
连之前质疑她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作者确实有真才实学。
晚上庆功宴上,秦老特意来找林心萍,
小林,今天你的表现很好!文学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你这样扎根生活的作者。
回宾馆的路上,南岛的晚风格外清爽。
戚何紧紧握着林心萍的手,
今天你真棒。
林心萍望着远处的海平面,轻声说,
其实,我觉得还要谢谢那个周老师!要不是他质疑,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