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动向分析(1 / 2)

“没错,只要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水仔细梳理一遍,就能看出哪些企业有整合的潜力。”

在临海市的金融核心区,腾云集团的总部大厦直插云端。

总裁陈远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简报,封面上写着“关于瑞丰商社近期动向分析”。

“赵明,你觉得瑞丰这次拉拢欧陆资本的动作,对我们影响多大?”

陈远抬眼望向立在面前的运营总监。

“瑞丰商社与欧陆资本结盟,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遏制我们的发展。他们最近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加大投入,明显是要和我们抢夺市场。”

此时,瑞丰商社的会议室内,几位高管正襟危坐。

“各位,不能再放任腾云集团扩张了。他们接连收购了合众商行与昌隆贸易之后,已经触碰到我们的核心利益。”

瑞丰的董事长语气凝重。

“我们已经和几家欧洲财团达成共识,他们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进行市场反击。”

腾云集团内部,陈远火速召开高层会议。

“瑞丰联合欧陆资本,第一波冲击肯定是资金层面的。他们在资本运作上有很强的对冲实力,这会导致我们的融资难度加大。”

总监赵明详细分析道。

“有什么对策?”陈远蹙眉问道。

“必须深化和本地银行的合作,同时优化现有资产配置,把负债率降下来。”

腾云集团的战略室里,空气仿佛凝固。

陈远站在电子屏幕前,指着集团股票的走势图。

“各位,形势不容乐观。瑞丰商社凭借其雄厚的资本,最近一个月多次打压我们的股价,企图动摇市场信心。”

赵明插话:“陈总,我们是否需要启动护盘机制,或者联合几位重要股东?”

陈远淡然一笑:“赵总,说得对,我们自有应对之策。”

而在瑞丰商社的顶层办公室,董事长沈建邦正与金融团队商讨。

“马克,现在数据如何?”

“沈董,腾云的股价已经下挫十个百分点了。再持续施压,他们很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很好,继续压低他们的股价,我要让陈远明白,和欧陆资本作对的下场。”

瑞丰商社采取的是典型的做空策略,即借入腾云股票抛售,待股价回落后再购回,赚取中间差价。他们还利用期权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但腾云集团并没有被动接招。

“陈总,调集瑞丰银行的资金,准备在市场上回购我们的股票。”

江辰对着话筒说道。

“董事长,这样的操作风险太高,万一失手……”

“王家已经把我们逼到悬崖边上了。”

江辰直接打断对方:“明天开盘就行动。”

次日,瑞丰集团通过秘密渠道调动资金,在二级市场大举买入自家股票。这一操作迅速产生连锁反应,股价不仅止住跌势,还出现小幅回升。

王振雄盯着行情屏幕脸色阴沉:“没想到江辰还有这一手,是我们轻敌了。”

“盯紧他们的操作节奏,找到突破口后全力反击。”

与此同时,中环顶级会所内,振华集团掌门人王振雄正在举办商务晚宴。水晶灯映照下,各界名流举杯畅谈。王振雄身着杰尼亚定制西装,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感谢各位莅临。最近关于香江前途的讨论甚嚣尘上,我必须郑重声明,所有关于香江回归的传闻都是无稽之谈。香江的未来,永远掌握在我们英资集团手中。”

这番言论迅速占据各大媒体头条。《振华集团主席宣称“香江永远由英资主导”》的标题格外醒目。电视新闻反复播放着王振雄演讲的画面。

瑞丰大厦顶层办公室内,江辰放下报纸冷笑:“这是在向我们示威?”

助理赵明宇端着茶杯走近:“看来他们想通过舆论造势。”

“这种论调恰恰暴露了他们的狭隘认知。”江辰轻轻摇头。

振华集团总裁室里,王振雄品着雪茄,满意地翻阅着当天的报纸。

“《财经周刊》《每日快讯》《香江时报》……这次舆论造势很成功。”

秘书呈上文件册:“这是合作媒体和专栏作家的详细清单,以及相关报道汇编。”

王振雄翻阅着文件,微微颔首:“连《伦敦时报》和《财经评论》都作了专题报道,效果超出预期。”

各大报刊的头版均被太古集团的宣传内容占据,重点强调英国在香港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并引用大量历史数据与专家观点作为支撑。

例如,《南华早报》上一篇题为“英国与香港:不解之缘”的文章,援引多名历史学者和经济专家的言论,称香港今日的繁荣完全得益于英国的治理与资本投入。

相关报道迅速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回响。

无论是茶馆还是酒吧,人们都在热议此事。

“你瞧,怀特家族这是想怎样?以为香港是他们私家庭院吗?”

在“龙凤茶楼”里,几位中年男子情绪激烈地议论着。

“唉,不必多说,反正他们也不是头一回这样,大家心知肚明。”

怀特家族虽然预见到这些言论会引发反弹,却似乎并不在意。

他们坚信,大英帝国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将长久地主宰香港的未来。

“我不认为我们说了任何错话,汤姆。”

怀特先生坐在奢华的真皮沙发上,对面是汤姆。

“当然,先生。我们的立场有历史和事实作为依据。”

“那就让时间来证明吧。如果有人不认同,自然会尝到苦果。”

怀特先生端起水晶杯,轻啜一口单一麦芽威士忌。

于是,太古集团的怀特家族继续他们的宣传策略,仿佛处于风暴中心却波澜不惊,对外界的反应与质疑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