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正式协议(2 / 2)

“此次收购将促进我们在金融、科技及地产板块的市值增长,并通过横向整合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年内,将德丰洋行的营业收入提升20%,并实现资本运作的多元化。”

陈远望向坐在一旁的陆明:“明总,请你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一旦有异,即刻启动应急预案。”

陆明起身回应:“明白,陈总。我们会全程跟踪股价变动,并已备好一系列对冲方案,以应对突发风险。”

“好,那就这样安排。各位,今天是我们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期待大家全力以赴。”

陈远起身,与会众人随之站起,神情专注而凝重。

次晨九点,龙腾集团通过港交所正式公告,成功收购德丰洋行45%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消息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反应迅速而热烈。无论是机构投资人还是散户,似乎都在等待这一刻。

龙腾集团的股价应声上扬,短时间内即触及涨停板。与此同时,德丰洋行的股价也随之攀升,半小时内涨幅达到15%。

交易大厅中,交易员们忙碌地处理不断涌入的订单。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屏幕上股票代码与价格快速滚动。

“龙腾买盘加大,立即跟进!”

“德丰股价也起来了,市场对这次收购反应积极!”

亚洲电视台的主持人面对镜头热情播报:“各位观众早上好,今日焦点新闻——龙腾集团成功入主德丰洋行,成为最大股东!此举无疑进一步巩固了龙腾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画面切入图表与数据分析,主持人继续解说:“根据财经专家评估,此次资产重组有望实现产业协同效应,推动双方资源整合,创造更大价值。”

随后出镜的金融分析师指出:“龙腾此次收购布局精准,不仅获取了德丰的核心资产,更打开了市值增长空间,对股东而言前景可观。”

各大报刊亦在头版显着位置报道,标题写道:“龙腾集团收购德丰洋行,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副标题则提及“战略协同”、“财务优化”等术语,增强专业性与权威性。

此刻,陈远坐在龙腾集团总部的办公室里,脸上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陈默坐在办公桌前,助理赵晴将一份当日报纸放在他面前。

“天和商行的收购案已经登上头条了,陈总。”

陈默展开报纸,一眼就看到醒目的标题:长风集团完成天和商行收购,本土企业强势崛起!

报道详细叙述了此次收购的经过,并对陈默与长风集团大加称赞。

“这样的新闻,李振山看了估计要坐不住了。”

“不光是李家,整个港岛的商界都在关注您和长风集团的动向。”

徐文远从门外走进来。

“这正是我想要的。”

陈默放下报纸,看向徐文远:“我要让所有人知道,像李振山这样的人,早该退出舞台。”

李氏企业总部,李振山几乎将手中的报纸揉烂。

“居然有媒体吹捧他,说什么‘本土企业股价集体上涨’?简直荒谬!”

“李董,陈默目前气势如虹,我们暂时难以应对。”

“哼,他以为收购了天和就稳了吗?我会让他明白,李家不是好惹的!”

当晚,王明辉为陈默和长风集团安排了一场发布会。

“各位来宾,今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长风集团董事长陈默先生。

他将与大家分享此次收购背后的故事,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陈默走上讲台,环视全场:“这次收购不仅是长风集团的胜利,更象征着本土企业在国际商业舞台上的崛起。”

台下掌声如潮。

“长风集团的股价自然会攀升,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所有本土企业的市值都将迎来新的突破。”

陈默放下话筒,从容下台。

次日,长风集团总部的氛围明显轻松许多。

徐文远拿着一份《港岛日报》,走进陈默的办公室。

“陈总,看到今天的报纸了吗?”

徐文远满面春风。

“还没,有什么好消息?”

陈默放下文件,接过报纸。

头版特稿标题赫然写着:“陈默,港岛商界新一代领军者”。

文章深入分析了陈默近年来的商业布局,不仅收购了丰和商行、鼎盛地产,如今又成功将天和商行纳入麾下。

“这篇报道写得不错,分析得挺到位。”

“不止到位,陈总。您看这里,文章实际上也在高度评价您的战略眼光和商业头脑。”

徐文远指着其中一段:“比如这里提到,您对地产与贸易的精准判断,让长风集团在短短数年内从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迅速崛起。”

陈默点头道:“这样的报道对集团形象很有助益。”

“另外,请看这个部分。”

乔文瀚指向文末处:“评论称‘这是华人企业家的高光时刻,金龙集团与陈总的崛起,象征着华资公司在国际舞台上的耀眼亮相。’”

此时,王景明正被一群记者簇拥着谈笑。

“王董,您认为金龙集团的成就给港岛经济带来了哪些改变?”

“影响相当深远。”

王景明回应道:“陈总的成功向全球展现了华人商业领袖的卓越才能。金龙集团的多元发展模式,也为港岛商界注入了全新动力。”

记者们频频颔首,认真记录着王景明的发言。

与外界的热烈反响相比,集团内部更是喜气洋洋。而在李氏企业总部,李耀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屏幕上关于陈帆的各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