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蒙在鼓里,那就好好利用这一点,让他们白忙一场……”
……
1973年12月30日,香江国际大酒店。
原本应是各公司忙于年终总结的日子,此刻却人声鼎沸。
三大洋行的负责人带着专业团队,手持港督府下发的招标文件及投标资料陆续抵达。
驻港英资及各大财阀的代表亦齐聚于此。
众人相见,彼此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即寒暄起来。
“你们说,林朝羽这会儿在干什么?会不会急得团团转?哈哈……要不是得参加招标会,我真想去青山集团瞧瞧他的狼狈相!”
“他肯定没料到地铁项目会这么快获批。
这会儿怕是在骂我们这帮老家伙不按常理出牌呢!”
“这位被捧上天的‘神算子’,如今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前期布局全成了我们的嫁衣!多少年没这么痛快过了!要是真拿下地铁项目,我得请他来家里‘庆贺庆贺’。”
“这次我们志在必得!就算他有港督撑腰又如何?谁让他百密一疏,反倒帮了我们大忙?”
几人正说得起劲,忽然有人神色骤变。
其余人顺着目光望向酒店门口——
见到林朝羽领着人现身,在场众人皆是一怔。
老马登拄着拐杖上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林先生,莫非您也是来竞标地铁项目的?可惜啊,这次您怕是没什么胜算!当然,这不是质疑您的实力,只是地铁工程的标准极高。
即便落选也无妨,日后我们欢迎您带人来工地观摩学习!”
“没错,互相学习才能推动香江进步嘛!不过香江地盘小,地铁项目有限。
这次一口气规划五条线路,将来林先生或许有机会中标一条——前提是您得好好跟着我们取经!”
众人面露讥讽,暗自嘲笑林朝羽准备不足。
林朝羽却神色如常,顺着他们的话道:“我对地铁项目确实充满信心,可惜这次准备仓促。
若青山集团未能中标,还望各位高抬贵手,给口饭吃。”
这番话引得众人哄笑更甚。
然而笑声未落,另一批人马的出现让他们骤然噤声。
这群人虽不及林朝羽名声响亮,却也都是香江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手握雄厚资金。
若只是旁观倒无妨,可他们手中分明捧着投标文件——虽看不清内容,但意图不言自明。
奇怪的是,这些人既无盾构机采购记录,也未组建施工团队,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众人满腹狐疑,但对中标志在必得,短暂诧异后便不再理会,注意力重新聚焦到林朝羽身上。
仍有人忍不住发问:“你们来凑什么热闹?该不会真要投标吧?”
包玉刚朗声笑道:“招标公开透明,符合条件皆可参与。
我们为何不能来?”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爆出阵阵嗤笑:“哈哈哈……你们懂地铁施工?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港督府这次可真是失策!”
“老马登先生,话别说太满!”
包玉刚摇头道:“您之前只盯着青山集团的林总,他固然实力雄厚,但难免遭人算计,导致前期布局功亏一篑!而你们这些巨头却无视了我们这些小角色。”
“哦?”
老马登瞥了包玉刚一眼,轻蔑地说:“你们真以为自己有资格竞标这次的地铁项目?”
“为何不行?”李福兆扬眉反问:“既然我们带着方案来,自然志在必得!你们能采购盾构机,我们同样可以。
至于施工队伍,只要让利,海外团队必然乐意合作。
招标结果孰胜孰负,犹未可知。
林总,您说呢?”
林朝羽淡然一笑:“这场招标会,我不过是陪跑,你们才是主角。”
“话别说太满,”包玉刚意味深长道,“说不定局势突变,届时某些人还笑得出来吗?”
“突变?”老马登讥讽道,“中国人总爱奢望奇迹,可惜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那便走着瞧!”
包玉刚与林朝羽径直走向前排,同舟共济会成员紧随其后。
三大洋行及英资财阀则分坐另一侧,双方泾渭分明。
招标会正式开始。
港督戴麟趾亲自主持,详述地铁规划与技术要求,明确投标资格。
提交资料后,众人目光不约而同投向林朝羽。
老马登揶揄道:“林先生既然到场,不试试手气?”
“有理,空手而归未免遗憾。
”林朝羽示意助理递上文件。
至此所有标书提交完毕,进入初步审核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