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尚未正式招标(2 / 2)

锡德里克·海伍德冷冷回应:“你所言毫无意义,无论香江的国际地位如何,它始终由英国管辖,而非林朝羽的青山集团。

总督阁下,请先认清自己的立场,否则你的判断必将出现偏差。”

堂堂英国官员,不维护国家利益,反倒迎合林朝羽的想法,这算什么?立场如此摇摆不定,甚至可能损害英国的利益。

若他真否决太古洋行威廉的提议,锡德里克·海伍德不介意提请上议院撤换香江总督一职。

修建香江地铁,本质上是为巩固英国的管理。

如今香江人口已达682万,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即便汽车尚未普及,但自行车、摩托车的泛滥仍导致道路堵塞。

每逢高峰时段,问题尤为突出;雨天时,某些路段甚至拥堵数公里。

民众抱怨基础设施落后,实则根源在于香江土地资源匮乏,难以缓解城建压力。

正因如此,地铁项目才被提上日程。

但此事必须由港督府或英国资本主导,而非林朝羽。

若让他插手,香江华人只会将地铁归功于他,与港督府或英国政府毫无关联。

长此以往,英国如何维持对香江的治理?因此,地铁项目必须由英国资本掌控。

然而,戴麟趾对锡德里克·海伍德的警告毫不在意。

他环视众人,缓缓说道:“诸位或许误解了我的意思。

提升香江国际地位,最大受益者并非青山集团,而是英国。

英国管辖的区域不止香江,但其他殖民地发展滞缓,矛盾频发。

若放任问题堆积,我们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将大幅削弱。

反之,若香江地位提升,其他殖民地会如何选择?继续接受英国管理,还是谋求独立?身为英国官员,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吗?”

“所以,你仍坚持让林朝羽主导地铁项目?”

1761年

“并非如此,各国的地铁工程都必须经过严苛的审核流程,唯有符合标准方能进入招标环节。

若连基本要求都无法达成,即便我支持林朝羽又有何用?既然你们对自身技术充满信心,何必担忧无法中标?莫非你们怀疑我会在如此重要的项目上暗箱操作?”

“锡德里克·海伍德议员,我的立场始终未变。

此外,香江经济正飞速增长,初期地铁建设绝不会仅限一两条线路,极可能同时推进三至五条。

而每条线路耗资巨大,仅靠港督府或英国政府拨款远远不够,因此……”

戴麟趾的阐述清晰明了,但锡德里克·海伍德与英国资本对此置若罔闻。

“港督先生,我必须重申,香江仅是英国管辖的普通城市。

即便发展迅速,英国的尊严远比香江的繁荣重要。

即便你支持林朝羽修建地铁,英国乃至女王陛下也绝不会认可。”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不欢而散。

返回港督府后,戴麟趾的阴沉神色引起了助手的注意。

“港督大人,发生了什么事?”

戴麟趾瞥了助手一眼,简要叙述了今日的争论,随后问道:“你认为英国的颜面重要,还是香江发展后为英国带来的荣耀更重要?”

“这……”助手面露难色,“此事我无权评判。”

“但说无妨,你跟随我多年,见解一向独到。”

“那我直言了。”

见戴麟趾颔首,助手继续道:“议员所言不无道理,香江终究要回归华夏,过度发展只会培养强大对手。

况且青山集团目前并无实力承接此类项目。

与其得罪英国资本,不如顺应其意。

但既然我们与青山集团合作,仍可暗中支持他们参与竞标,助其提升技术与设备水平。”

“你也认为青山集团缺乏真正的重工业基础?”

助手一怔,眉头微皱:“港督大人,难道青山集团已涉足重工?为何从未对外公开?”

1962年

戴麟趾沉吟半晌才开口:此事难下定论,但他既敢如此笃定,想必确有倚仗。

纵使缺乏重型工业技术,亦可向德国采买设备。

至于专业人才,他自有门路招揽。

既然如此,我们只需按章办事即可,何必开罪任何一方?港督阁下信任林朝羽,但终究要看实际能力。

所言极是,先前是我多虑了。

戴麟趾摆摆手道:此事暂且搁置,待林先生提交完整规划方案再议。

地铁工程确实千头万绪。

立项后须先行勘察香港地质地形,科学设定站点间距与位置。

前期规划完成后,还需经过多重评估审核。

整套流程走完,工程方能正式启动。

随后政府将对线路分段招标。

若投标单位不足,则改为整段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