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广泛支持(2 / 2)

王荣提议:“企业总部应设于海岸线,既能展示经济实力,又可打造旅游地标。

”全球拥有密集摩天大楼群的城市屈指可数,香江有望跻身其中。

林朝羽摆了摆手说:“旅游固然重要,但经济效益同样不可忽视。

摩天大楼能吸引大量人流,如果在周边配套高端商场、酒店和高附加值服务设施,这些上班族必然会在附近消费,产生的利润有一部分就来自土地增值。

因此企业总部最好设在商业繁华地段,比如中环广场附近。”

中环广场如今是香江最热闹的商圈,每年游客流量近千万。

要是在周围打造企业总部摩天楼群,未来这里完全可能成为亚洲的消费中心。

不过,如果企业总部过于集中,交通压力会很大。

所以香江需要分散布局,规划三到五个总部集群。

林朝羽指着地图上的几处位置说:“这几个地方适合建摩天楼群。”

一旦这些区域高楼林立,周边配套必然升级。

好在这些地段周边土地储备充足,正好用于企业总部建设。

他补充道:“具体的规划细节就交给各位了,原则是避免大规模拆迁,确保医院、学校、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能在15分钟内抵达。

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提。”

林朝羽只勾勒了大致框架,具体规划需要集思广益。

众人讨论了三小时,才敲定香江十分之一的区域方案。

他安排王荣主持会议,要求一个月内完成全城规划图和地铁线路设计。

地铁是百年大计,拿下这项工程还能带动相关产业。

林朝羽随即向同舟共济会核心成员说明了计划。

包玉刚听后惊讶道:“林老弟,你该不会想自己建地铁吧?听说一公里造价至少一亿港币,香江再小也得30亿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1756年

林朝羽微笑着说道:“地铁作为公共设施,企业如何能够直接介入?”

“那你的想法是?”

“建议港督府发行政府债券,由我们认购。

这样一来,利息至少能达到六成以上。

此外,我们还可以与港督府谈判,争取分享地铁后续运营的部分收益。”

“或者,也可以由我们几家银行联合向港督府提供信用贷款。”

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参与到整个地铁项目之中。

然而,包玉刚思索片刻后,摆了摆手道:“算了算了,我自知分量不够,说了也是白说。”

实际上,地铁建设并非由单一单位全权负责。

一条地铁线路通常由多家建筑公司共同承建。

虽然林朝羽有能力独自拿下整段地铁工程,但这样做可能会引发诸多不利影响。

既然如此,不如让同舟共济会的成员一同参与。

大家共享利益,既能增强彼此的经济实力,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林朝羽表示,从下个月起,他将忙碌异常,地铁项目需要有人负责与港督府交涉,争取拿下合作。

“你不打算参与?”

林朝羽回答:“项目我自然会参与,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可能无暇全程关注此事。”

1972年10月,石油危机即将爆发。

这场危机对林朝羽而言是个难得的机遇,他计划借此机会将利益最大化,从而跻身全球顶级财阀之列。

尽管林朝羽如今实力雄厚,但个人资产仅数百亿,且多为非流动资产。

若能抓住此次机会,他将手握巨额资金,为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

事实上,关注香江地铁的并非只有林朝羽。

另外两大洋行及驻港英资同样紧盯这一项目。

由于香江尚未建成地铁线路,缺乏参考样本,谁能拿下首条铁路的建设权,谁就能从中获取丰厚利润。

然而,林朝羽实力强劲,且已获得临时交通运输管理局的邀请,主导地铁线路的规划工作。

若青山集团的方案最终获得港督府批准,后续建设必然优先考虑他们,而非英国资本。

为此,各方势力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无论如何谋划,他们都无法避开一个现实障碍——以目前实力根本无法与林朝羽正面对抗,更何况港督府与林朝羽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要取得地铁修建权,必须依靠背后更强大的力量。

这一力量源自英国上议院。

部分上议院议员对香江地铁项目极为关注。

他们专程从伦敦赶来,与当地财阀资本展开会谈。

得知青山集团掌控主动权后,立即召见港督戴麟趾商议。

听说你打算将地铁工程交给青山集团的林朝羽?上议员锡德里克·海伍德质问道,香江华资虽有所发展,但统治权仍属英国。

如今却要让一个华人主导英国城市的地铁建设,总督阁下对华人未免过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