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235章 你的位置还能保住吗?

第235章 你的位置还能保住吗?(1 / 2)

但如果有人比你更强,你的位置还能保住吗?

答案是否定的。

青山集团的管理逻辑很简单:能者上,庸者下。

若无法胜任当前职位,就会被降级。

随之而来的,是薪资和分红的大幅缩水。

普通管理层的年终奖可能只有几万港币,而高管的年终分红却是百万起步。

差距显而易见。

接下来是赵明旭,青山电器总经理。

他今年的业绩亮眼,分红高达一千四百八十万。

随后是许范英,一千八百六十五万……

陈琪芸,两千六百五十八万……

钮壁坚,一千九百万……

今年,分红超过千万的高管超过二十人,五百万以上的有五十人,三百万以上的达到一百三十人。

这样的分红规模,令包玉刚等人感慨万千。

尽管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但与自己相比,差距依然悬殊。

这些仅仅是总经理级别的分红,而那些副总经理以及部分关键岗位的经理,手中还持有分公司的股份。

若将他们纳入统计,至少上千人能获得类似的分红。

虽然这些人的分红远比不上总经理,但十几万的分红依然不在话下。

综合计算,整个分红规模至少达到了十亿港币!

如此庞大的金额,甚至超过了包玉刚等人大半年的净利润。

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难以相提并论。

分红结束后,会议转向公司明年的计划。

林朝羽明确提出,明年公司的净利润必须突破二百五十亿。

根据各部门的汇报,明年将有大量新产品投入生产。

这些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类别,且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尽管无法保证每款产品都能成为爆款,但凭借先发优势,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几乎难逢对手。

若在这样的条件下仍无法达成目标,相关责任人应当主动引咎辞职。

林朝羽发言完毕,王荣接过话题。

他的讲话更为细致,但也未能涵盖每家公司的具体细节,仅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简要说明。

随后,被点名的几位分公司总经理逐一汇报了年终总结。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林朝羽忽然看向包玉刚,说道:“包总,你也来说两句。”

包玉刚略感意外,但仍起身发言:“各位,我虽非青山集团的管理层,但有幸与林总合作,成为他的伙伴。

正因如此,我持有部分股份,这些年也得以参与青山集团的年终会议。”

“我来到这里,并非只为丰厚的分红,更是为了学习。

放眼香江,大型企业众多,但青山集团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能与青山集团规模比肩的企业也寥寥无几。”

“这些顶尖企业,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管理模式、扩张策略,还是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真正超越对手。

诸位认为呢?”

林朝羽让他站出来分享这些内容,并非为了让他出风头。

而是另有所图。

“诸位,香江的崛起历经坎坷。

十年前,这里九成以上的工厂还被英国洋行掌控。

那时的你们或许默默无闻,对那段岁月感触不深。

但包总、李总他们能走到今天,成为我林朝羽的伙伴,全是凭真本事拼出来的。

他们拥有过人的智慧、无畏的勇气、独到的眼光以及卓越的管理才能,这才脱颖而出。”

“反观各位,虽也优秀,却少了些胆识与远见。

这些短板,得靠你们自己弥补。”

“不知你们是否察觉,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方向大多由我提议,你们负责落实。

但我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疏漏的商机。

这时候,需要你们主动发掘机会,而非等待总部指令。”

“当你们足够杰出时,便不再是青山集团的雇员,而是与我并肩的合作伙伴。

我期待各位提升格局、精进管理能力。

唯有不断突破自我,未来才能成为行业翘楚,而非局限于固定的薪水和分红。”

“话就说到这里,散会吧。”

……

人散去后,包玉刚饶有兴致地问道:“刚才让我发言,是为了点拨他们?”

林朝羽微微一笑:“包兄,企业的壮大不能只靠顶层决策。

如今青山集团的战略全由我主导,久而久之,高层难免产生依赖。

换作普通企业倒无妨,但青山集团是综合性巨头,未来要靠这些骨干来支撑。

借你之口点醒他们,若仍冥顽不灵,淘汰便是。”

这世上从不缺能人。

多数人平庸,只因缺少机遇。

但抓住机遇后若固步自封,终将泯然众人。

唯有持续进取,方能跻身巅峰。

就像历宏城,开拓海外市场的构想本该由他提出。

而非我来代劳。

所有谋划,更该由他亲力亲为。

然而在此事上,历宏城的种种决策让林朝羽意识到,此人只擅长维持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