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99章 海南却保留着原始风貌

第199章 海南却保留着原始风貌(1 / 2)

考察完二汽工厂,林朝羽并未立即返程,而是在海南实地走访。

与香江同为岛屿,海南却保留着原始风貌。

目之所及多是未开发的荒地,偶有渔民劳作的身影点缀其间。

正因如此,这里的海水澄澈见底,部分海域甚至能直视海底。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若不打造为旅游胜地,实乃暴殄天物。

漫丽,你对海南的观感如何?林朝羽突然发问。

许漫丽略作思索:林总是说这里的自然环境?确实极具开发价值,清澈的海岸线定能吸引大批游客。

你也这么想?林朝羽略显诧异,随即望向天际:当初选址二汽实属权宜之计。

待时机成熟,应将生产基地迁往大陆,既节省物流成本又贴近市场。

至于旅游开发...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为时尚早。

许漫丽不解:此话怎讲?

百姓钱包还不够鼓啊。

这个答案让许漫丽怔住——青山集团账面上百亿港币流动资金,银行金库还有数十亿黄金储备。

旋即她恍然大悟:林朝羽所指的,是普罗大众尚未具备旅游消费能力。

当下东南亚各国仍在解决温饱问题,真正富裕者凤毛麟角。

然而他们远不足以支撑起旅游业的繁荣。

因此……眼下开发确实并非最佳时机。

那就等条件成熟再开发这里!

林朝羽却坚决地摇头:等条件成熟就来不及了!

来不及?

许漫丽再次露出困惑的神情。

明明是他自己说暂时不开发这里,现在却又说不开发会错过时机。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望着许漫丽疑惑的面容,林朝羽轻笑道:不开发不等于不提前布局。

优秀的旅游城市需要文化积淀。

如果只有现代建筑和娱乐设施,很难吸引游客。

文化底蕴才是关键。

北方随便一个城市都具备这个条件,但在海南却格外困难——这里自古被视为蛮荒之地,居民多是逃荒而来的流民,对文化的需求自然薄弱。

未来要开发这里,就必须先培育文化氛围。

而文化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

所以尽管暂不开发,但必须提前做好整体规划。

此外,旅游城市需要大量服务人员。

仅靠海南本地居民远远不够,最基础的语言沟通就是难题。

首先要开展培训,让本地居民或引进的外来人员掌握英语等外语。

但这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不符合企业投资原则。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愿意在此定居?

海南目前以水果、渔业等农副产品为主要产业。

虽有一些小型工厂存在,但对整体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全岛人口仅四百万左右。

要知道海南岛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而香江仅1106.66平方公里却容纳了近五百万人口。

两者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旅游城市必须以人口为基础支撑。

若连基本人口规模都不具备,如何吸引游客?

要开发海南,首要解决的就是人口问题。

而要吸引人口迁入,必须先解决生存发展问题。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在此建立综合性大学,通过高校聚集人口。

但前提是将香江部分产业转移至此。

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即便建立了大学也难以维持。

海南政府微薄的税收根本无法承担一所大学的运营成本。

因此,人口问题是首要解决的。

林朝羽看向默不作声的许漫丽,只能主动提议道:“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先创造就业机会。

依赖大陆的工业溢出并不现实,最好的办法是吸引香江企业来海南设厂,同时吸纳来自日本和湾湾的劳动力。

等工人数量稳定后,再设立面向大陆招生的综合性大学。

毕业生可以就地就业、安家,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二十年。

在此期间,可以开发旅游和酒店项目。

但有一点——”

“必须严格禁止重工业入驻,绝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人口增长。

许秘书,你认为这个方案如何?”

“但如果基础工业无法融入城市发展,产业链就难以形成。

即使作为终端生产基地,运输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将这些产业拒之门外,我们能承接的产业就更少了。”

愿意离开香江的企业,大多是受政策限制的。

而那些符合标准的企业,怎会轻易放弃香江的优越区位?除非有特殊需求。

但企业迁移牵涉甚广,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若工人情绪不稳,企业甚至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因此,必须周全考虑,绝非一时冲动就能敲定。

林朝羽道:“那就培育新产业。”

“新产业?”许漫丽疑惑道,“林总指的是?”

“康养、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现代陶瓷、精密加工等,这些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南虽处热带,但只要合理规划,完全可以成为康养胜地或香江的后花园。

算了,直接联系省政府讨论吧,仅靠我们两人很难有实质进展。”

城市规划绝非一家企业能决定,还需统筹教育、医疗、治安等公共设施。

此外还需考量国防等因素。

唯有全面权衡这些问题,方能形成最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