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88章 深知光刻机的未来价值

第188章 深知光刻机的未来价值(1 / 2)

当时美国技术遥遥领先,深知光刻机的未来价值。

他们可能向大陆灌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念,鼓吹自主研发成本过高,不如低价进口划算。

这种糖衣炮弹正中大陆下怀——毕竟当时华夏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都急需投入。

既然作用不大,自然不需要再投入额外资金去做这种“看似无用”的事。

在当时的环境下,光刻机的价值尚未显现。

许多工业强国都能自行制造,比如北方的苏联,东边的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英国、德国等。

尽管工艺不算顶尖,但这东西并不罕见,因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真正凸显光刻机的重要性,还得等到三四十年后。

如今林朝羽穿越而来,势必要提前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并将某些核心技术提早实现,以确保他的目标达成。

林朝羽拿着报纸找到广州市政府,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此事。

光刻机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去年,林朝羽已在广州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半导体协议,总投资高达百亿港币。

当然,这不是一年完成的投资,而是未来几十年的长期规划。

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攻关便是光刻机。

目前,厂房已基本建成,接下来就是专家和人才的引进。

既然现成的团队存在,何不直接将其引入工业园区?

他的提议让广州市政府迟疑许久。

毕竟光刻机这类技术通常由国家主导,属于机密研究,外界难以获悉详情。

唯有重大突破时,才可能在报纸上稍露端倪。

如今想将国家研究成果商业化,恐怕不易实现。

林朝羽解释道:“经济水平取决于工业实力。

就像现在的香港,处于产业链底端,毫无市场话语权。

只有占据技术制高点,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以最少投入获取最大利润。”

“光刻机虽属国家机密,但如果仅限国防用途,反而会成为负担,无法真正推动国家富强。

若能市场化,以技术换取利润,才是最佳出路。”

“市场反馈还能加速技术迭代。

我们越早追上日本、美国,就能越早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敢于对他们说‘不’!”

这番话极具煽动力,最终打动了广州市政府。

市长表示会立即向上级汇报此事。

林朝羽答应了,随即放弃了返回香江的行程,静静等待消息。

次日,市长传来回复,上级将派遣专人前来与他当面商讨此事。

然而……

上级想了解林朝羽愿意在光刻机领域投入多少资金。

他的回答让广州市长再次震惊:“只要光刻机的技术未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或者领先世界不足十年,我就会持续投入,不计代价。

即便青山集团暂停其他业务,也要完成这个目标!”

这番话虽显夸张,却充分展现了林朝羽的坚定决心。

不久后,上级领导亲自会见了林朝羽,开门见山地问道:“为什么对光刻机如此执着?”

“半导体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核心。”

见对方神色略带疑惑,林朝羽环顾桌面,发现只有一只笔筒。

他取出一支钢笔,摘下笔帽放在一旁,随后将笔筒摆在对方面前。

“如今的半导体技术,就像这个笔筒。

但随着技术进步,它会朝着更精密、更微小的方向发展。

您看这笔尖——”他指着钢笔顶端微小的部分,“与笔筒相比,它微不足道。

一个笔筒能容纳数万甚至数十万个这样的笔尖。

但在未来,这么一个小小的笔尖……”

“其计算能力可能超越几十个这样的笔筒。

而光刻机,正是实现这一未来的关键。”

“这……”

对方一时语塞,显然被他的描述所震撼。

过了两三分钟,对方才缓过神来:“那国防领域的应用呢?”

“如果将笔尖般的芯片集成到四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其运算能力可能是人类的数千万甚至数亿倍。

以漂亮国的航天器数据计算为例,人工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且不容许任何差错。

但若用机器运算,几分钟即可完成。

所以,光刻机至关重要!”

“目前技术虽未成熟,但各国已具备制造能力,部分技术甚至掌握在民营企业手中。

光刻机在民用领域的价值远超国防,其带来的利润更是不可估量。”

对方追问:“不可估量是多少?”

“这个数字您可以随意推测,但关键体现在最终产品上。

光刻机不过是半导体产业的辅助工具罢了!”

“几百亿?”

林朝羽微微一笑:“不妨在‘百’后面添个‘万’字。”

嘶!

几百万亿?

这……真的可能吗?

实际上,这个数字略显夸张。

但如果涵盖整个产业链,并在半导体技术达到顶峰时,其价值确实能达到如此规模。

当然,前提是形成垄断格局。

一旦出现竞争者,价值自然会打折扣。

“您为何如此肯定?”

“工业的未来必然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离不开半导体。

无论是汽车、家电、电力系统、水利设施,甚至交通信号灯,最终都将依赖半导体技术。

因此,光刻机作为半导体的核心设备,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发展与迭代。”

“听说您已投入百亿资金……”

对方神情严肃:“是想打造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没错,而光刻机正是半导体设备中最关键的一环。”

“好,我立刻回去组织专家研讨。

林先生,您可以先返回香江等候消息。

一旦有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期待好消息。

另外,这段时间我会从发达国家招募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人才,为后续合作提前布局。”

“呵呵呵……”

上级领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起身准备离开。

但刚迈步,他又像是想起什么,重新坐下。

“有件事我一直不解——为何您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据我所知,早在日本企业对青山集团实施制裁前,您就已开始筹备。

难道您预见到了这一天?”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林朝羽一时语塞。

他不可能坦言自己预知未来,更无法让对方相信在香江的商业环境中,唯独他具备如此远见。

若真这样回答,反而会引发猜疑。

沉吟片刻后,林朝羽缓缓说道:“领导应该了解我的创业史。

最初是借助一位英国人的资金获得第一桶金,但他像吸血鬼般不断榨取我的利益,为摆脱他,我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始终处于产业链底端,我们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