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传统工艺的延续(2 / 2)

这样我们的电视机价格就能降至七千港币。

虽然没有新功能,但胜在价格低廉。”

上岛大成冷哼一声,反问道:“你觉得供应商会接受吗?别说是普通零件,光是显像管和电路板这些核心部件,价格砍半后,他们还能赚到钱吗?”

“可是……”

“行了,你先出去,让我静一静!”

此前传闻青山电视能自主生产屏幕时,他就隐约感到不安。

虽然有人向他保证会全力支持,但谁能想到,青山电视竟深藏不露,根本无惧这些压力!

松下和夏普的处境同样糟糕。

他们在香江租了十几家店铺销售电视,可计划终究敌不过现实。

林朝羽一出手便是王炸,令所有对手措手不及。

紧接着又连续出招,彻底堵死了他们的退路!

所谓的品牌底蕴和几十年积累的口碑,在遥控器的便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消费者买电视图的就是享受。

谁愿意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次次走过去换台?

然而,带遥控器的电视并非青山电视首创。

早在1955年,韩国的Zenith就发明了超声波遥控技术,但这项技术并未普及。

后来林朝羽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兼容性上——这种遥控器只能匹配自家电视,一旦损坏,必须从原厂订购替换。

对普通家庭而言,遥控器体积小、易丢失,找起来费时费力,反倒成了累赘。

而林朝羽采用的红外线遥控技术,则是划时代的突破。

这项前世沿用多年的技术,实现了跨机型通用。

即使遥控器丢失,随便买一个同品牌型号的就能继续使用,再无需等待厂家定制。

青山电视的红外遥控器配备了九个数字按键。

只需按下对应数字,就能快速切换至目标频道,操作简便,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便利性。

正是这种以用户为本的设计理念,让青山电视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

香江,大雾山度假村。

同舟共济会的私人会所内,包玉刚手持报纸,神情震惊。

日本多家企业联合制裁青山电视的消息他早已知晓,但由于对行业了解有限,他起初只是劝慰林朝羽不必灰心,建议转向其他国家的供应商。

当时林朝羽表示自有对策,包玉刚并未深想。

然而,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非易事。

更令人在意的是,日本企业趁青山电视生产受阻之际,大张旗鼓地在香江开设门店,意图抢占市场。

这使包玉刚猛然想起林朝羽曾经的告诫:“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否则一旦遭遇封锁,多年心血可能毁于一旦。”

他意识到,自己所经营的船运业务中,大部分船舶均为租赁——部分来自原怡和洋行(现属青山集团),另一部分则依赖日本船只。

若日本方面突然终止合作,业务必将遭受重创。

包玉刚清楚,这种威胁未来极可能成为现实。

林朝羽曾分析,随着青山集团工业规模扩大,物流需求将激增,而大陆低廉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必将吸引外资建厂,带动原材料运输繁荣。

因此,港口与航运业前景广阔。

若要真正坐稳“船王”之位,必须拥有自主建造、维修的船队,而非长期为人代工。

此刻,青山电视以自主研发之力击溃日本三大企业的案例,让包玉刚彻底醒悟:他们与林朝羽的差距,正在于缺乏前瞻眼光与危机预判能力。

包玉刚环顾四周,缓缓对同舟共济会的成员们说道:关于青山电视的事,各位想必都清楚来龙去脉了。

不管你们是否受到影响,这件事让我深受触动。

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和当初日本企业制裁前的青山电视一样,只能做些低端产业。

可一旦上游企业想打压你,就会用各种手段限制发展。

到那时,你们觉得自己有反抗之力吗?

我是无能为力的,要么任人宰割,要么低头求饶。

但除了妥协,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当然有!虽然这条路充满艰难,需要极强的毅力,但我们可以走自主研发这条路!

当初林先生找我合作建船厂时,我还犹豫不决。

造船动辄上亿投入,我虽被称为船王,但年利润可能还不如青山集团一家分公司。

现在想来,真是后悔莫及!

自主研发虽然艰辛,可一旦成功,我才是真正的船王。

从上游到下游都由自己掌控,利润多少全凭本事。

到时候一艘船赚一个亿,客户照样心甘情愿掏钱——因为除了我这里,他们买不到更好的产品!

只是不知道现在再提这事,林会长还会不会同意......

这番话引起了众人的深思。

竟有这事?林朝羽从未主动提出合作,是看不上他们的产业吗?

包副会长,冒昧问一句,林会长让您投资多少?

包玉刚叹道:自然是多多益善。

老张你也想参与?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几百万根本不够看,至少得上亿港币才有资格入股。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上亿港币能买下好几个他们这样的工厂了,而他们的存款能有百万就不错了。

难怪林朝羽没找他们——不是看不上,而是实力确实不够。

那你现在...打算投多少?

包玉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至少一亿起步,这还只是初期投入。

后期的资金还需要持续追加,直到船只顺利投产并实现盈利为止。”

由此可见,造船厂无疑是个深不见底的投资项目。

然而,一旦船厂步入正轨,收益也将极其可观。

毕竟,全球货船市场主要由日本和英国主导。

相比之下,日本的货船技术更为先进,价格自然更高。

但若细算成本,可能仅占整艘船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