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安全隐患(2 / 2)

事实上,这场竞争的关键在于成本优势。

林朝羽对日本的技术实力颇为认可,其工业水平与德国不相上下,产品质量也远超多数国家。

但日本产品的短板在于成本过高。

此次与福特合作,正是凭借成本优势取胜。

青山空调的定价虽低于日本同类产品,利润空间却相当可观。

每台售价五千港币,扣除成本后仍能获得三千港币的利润。

这得益于大陆提供的低价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这一结果也让英国资本大为震撼。

那些不过是贴牌的货色,依赖他人的核心技术,再采购各种零部件拼凑组装,竟然能成为福特的供应商?

更离谱的是,这些贴牌产品用的还不是最新技术,而是别人即将淘汰的过时货。

简直不可思议!

许多人误以为这是华人资本崛起的信号,便急忙加快撤离香江的步伐。

然而,老马登却觉得事情绝非表面这么简单。

通过自己的消息渠道,他得知林朝羽能与福特合作,关键在于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的极致优化,当然也少不了他的营销手段。

比如那些所谓的着名物理学家、顶尖设计师,明明能在欧洲享受优渥生活,怎么会跑来香江?

绝对是演戏!

即便如此,老马登也不得不佩服林朝羽。

他甚至公开评价道:“林朝羽深谙潜在客户与用户心理,正是抓住了这两点,才能在日本企业的围剿中杀出重围!”

太古洋行的威廉在周会上也讨论过此事。

他认为:“林朝羽颇有范蠡之风,既能开拓市场,又能让青山集团在经济上占据优势。

如今香江无人能及,后人应以他为楷模。”

众人对林朝羽的赞誉颇高,但这些并非关键。

真正的核心原因,或许只有青山集团内部才清楚——那就是对人才的极度重视。

就拿那次考察来说,堂堂集团总裁竟被自家员工赶出实验室?换作别的老板,恐怕当场就开除人了。

可林朝羽非但没有,反而主动道歉。

如此尊重员工,对方怎能不尽心尽力?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激励员工拼命奋斗的,是青山集团的唯才是举。

比如宋强,本是林朝羽资助留学的精英之一。

回国后却因条件限制,只能在基层打杂。

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写信向林朝羽直言:这样用人才简直是浪费!

要知道,当年留学时,林朝羽在他们每人身上投入了约三十万港币。

若一直埋没于基层,何必花巨资送人出国?

当然,宋强并非单纯抱怨,还附上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例如宋强,他主修机械专业,具备独立设计机械设备的能力。

那么他是否可以根据工厂现有的机械条件进行优化?即使只是理论探讨,也比待在基层更有价值。

当然,学习机械专业的并非只有他一人。

如果能组建一个团队,让每个人负责相同的工作,或者将整条机械生产线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由专人研究改进的可能性。

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能为公司创造实际效益!

如果最终毫无成果,那只能说明他们不适合这项任务。

届时再让他们重回基层岗位即可。

不过,林朝羽当初选拔人才时,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每个人都头脑灵活,他们的专业选择并非由林朝羽指定,而是通过科学评估后,再结合个人意愿确定的。

因此,这批人绝不可能是庸才!

此外,这类任务设有明确期限,通常为半年。

薪资方面,仍按基层标准发放。

若有额外需求,可申请研发经费,但不得超过规定额度。

在这种约束下,宋强自然会全力以赴,努力优化生产线。

毕竟,没有实际贡献,凭什么享受远超普通工人的薪资?

林朝羽在审阅报告后,立即批准了这一方案。

宋强带领几位留学归来的同学,仅用三个月便成功优化了整条生产线,将效率提高了约30%!

南朝范晔曾言:人各有能,因艺受任!

不浪费任何人的才能,或许正是林朝羽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这只是他的高明手段之一。

另一项能力,在于他总能无限放大事件的价值。

以青山空调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为例,普通企业可能只在局部地区宣传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林朝羽的做法截然不同。

获得福特订单后,他并未在销售地造势,而是联系伊泽健太郎,借助日本媒体进行全程报道。

有人或许不解其中用意。

其实道理很简单——

此次福特招标中,青山集团的主要对手正是日本企业。

在日本本土报道此事,必然引发巨大反响,甚至动摇部分日本人的信念与价值观。

这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日本炒作这件事,就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让日本空调厂商联手打压青山空调!

试想一下,日本几大空调巨头联手围剿一个小品牌,会引发怎样的局面?

必然引来无数媒体争相报道,消息迅速传遍全球。

其他国家的人看到新闻后,肯定会好奇:这青山空调到底凭什么如此嚣张,竟敢挑战行业巨头?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一旦产生这种疑问,他们自然就会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青山空调这个品牌必定深入人心。

这比砸重金打广告效果好太多了!

要知道,一个毫无名气的品牌想要打入新市场,往往要投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进行全面宣传,才可能让人稍有印象。

要想让消费者牢牢记住品牌,更需要精彩的故事和持续的营销投入!

但如果把钱都砸在宣传上,哪还有资金搞研发?

相比之下,在日本媒体上制造话题才花多少钱?几百万港币绰绰有余!

所以说……林朝羽在营销策略上总是出人意料!

然而当林朝羽故意在日本挑起事端、主动挑战日本空调巨头的消息传回香江后,不少人觉得他太膨胀了!

日本空调企业都发展三四十年了,手握无数核心专利。

青山空调才成立几年?他们能有多少技术储备?真是不自量力,居然跑到日本去叫板,等被对方碾压看他还怎么嚣张!

说这话的人未必故意针对林朝羽,他们只是认为:既然青山空调好不容易成为福特供应商,就该低调做事,专心提升产品品质。

偏要跑去日本惹是生非?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万一对方拿出王牌产品打压,岂不是亏大了?

更出人意料的是,这种观点居然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同!

林朝羽也就耍小聪明厉害,跟日本企业根本没法比。

我家用的就是青山空调,前几天出故障,维修师傅拆开一看,里面核心部件全是进口的。

他们也就造个外壳和塑料件,核心技术都没有,哪来的底气去日本吹嘘质量?

看来咱们的香江之王真是飘了,抱上福特大腿就衣食无忧。

技术直接买现成的多省事,谁愿意砸钱搞研发啊……

不过持这种看法的终究只是香江极少部分人。

当他们的话被曝光后,立刻引发轩然 !

有人愤怒反击:不知是哪些眼红的小人在胡说八道。

要不是林先生,你们现在还在过苦日子。

连感恩都不懂,活该穷一辈子。

这些心理阴暗的家伙,就是见不得人好。

去日本推广怎么了?青山空调能成为福特供应商,本身就证明实力。

难道福特这样的国际品牌会看走眼?

也不照照镜子,真当自己是香江老大了?给林先生提鞋都不配!你们这种人,就只配跪着!

支持者们气势如虹,反对者很快败下阵来,不敢再攻击林朝羽。

但支持者们并未罢休。

一些受惠于林朝羽的人,通过各种渠道找到那些批评者,用泼粪、涂鸦等方式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