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同舟共济(1 / 2)

“究竟是什么事?况且,同舟共济会若有事务商议,也该去大雾山度假村,怎么反倒来我这儿?”

董浩云笑道:“并非同舟共济会的事,而是关于你的青山医药。

我们听闻青山医药研发资金紧张,便想着能否投资一些,共同谋利。”

“这……”

林朝羽面露难色。

青山医药是他的根基,是命脉,绝不能让他人染指。

他之所以将其交由陈琪芸打理,完全是出于对她的绝对信任。

否则,他必定亲自掌管青山医药。

如今若让他人参与,青山医药恐怕会沦为唯利是图的企业,这对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他沉声道:“你们这是在挖我的墙角啊!”

“怎么会?”包玉刚摆手道,“林老弟,我们只是看好医药行业的潜力。

若你为难,权当我们没提过。

我们也是听说此事,担心你真的遇到困难。”

“青山医药情况特殊,但若你们真有意涉足医药行业,我倒另有一个提议,只是近来事务繁忙,尚未落实。

在此之前,我想先问诸位一个问题。”

林朝羽看向众人:“你们如何看待西药?”

几人一时不解其意,反问道:“你指的是药效还是其他方面?”

“药效。”

“药效确实不错,比如治疗感冒,几天就能痊愈。”

林朝羽却摇了摇头:“西药以抑制病菌为主,见效虽快,却治标不治本。

若要彻底根治某些疾病,即便倾尽所有,也未必能做到。

因此……若非特殊情况,我并不推崇西药。”

众人面露疑惑:“那你为何创办青山医药?”

“为了盈利。

”林朝羽微微一笑,“青山医药目前研发的药物,属于快消品类,对疾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距离真正治病救人还差得远。

各位,西药前景虽好,但前期投入难以估量。

若在此阶段遭遇变故,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我的想法是——钻研中药,从根源上治愈某些疾病,以此与其他药企抗衡。

毕竟,中药重在增强人体自身免疫。

你们……应该能明白吧?”

“你的意思是……我们另辟蹊径,抢占先机,彻底堵死对手的路?”

有些西方药企的目标并非拯救生命,而是追逐最大的利润。

即便家境优渥,又有多少人能负担得起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药费?

以癌症为例,难道真的无药可医?

林朝羽并不认同。

或许无法完全治愈,但中药能通过药理抑制癌细胞扩散,让人安稳地多活几年,绝非难事。

反观西医,化疗、天价药物轮番上阵,却未必能根治。

即便侥幸痊愈,免疫系统早已千疮百孔,对身体的摧残不可逆转。

因此,中医必须崛起,与西医分庭抗礼!

然而中医有一大短板——研习周期极其漫长。

通常三年方可入门,五年仅能应付小病小痛。

若要精深,没有十余年苦功绝无可能。

另一重阻碍在于师承的保守,医者鲜少公开秘术,更不愿广纳门徒。

正因如此,顶尖中医凤毛麟角。

若能将这些经验系统化呢?

或是通过中医诊断,针对特定病症固定用药,难题便迎刃而解。

包玉刚拍案道:“这主意甚好!倘若咱们的中药能攻克顽疾,即便售价高昂也稳赚不赔。

林老弟,你开个价,我全力支持!”

“说得对!咱们联手封死西医的退路,叫他们无计可施!”

林朝羽却摆手道:“中医西医各有所长,谁也取代不了谁。

我原计划注资一千万先行试水,但既然诸位信任,我决定自掏一亿控股51%。

剩余49%由各位按出资比例分配。”

这条件堪称苛刻。

但他手握成熟经验,深谙发展之道。

而包玉刚等人虽财力雄厚,未必能把握方向。

因此众人反而觉得合情合理。

“我出六千万!”包玉刚正色道,“林老弟,我主营航运,承蒙关照才成香江船王。

这笔钱虽不多,却是我手头大半现金,还望见谅。”

“我投两千万!”

“我认三千五百万!”

最终,林朝羽的中医研究所募得三亿两千万港币。

他当即雷厉风行启动项目,蓝图徐徐展开。

青山中医大学的项目正式启动,入学年龄首次放宽至六岁,这一举措开创了历史先例!

“王医生,你听说了吗?林先生联合同舟共济会创办中医研究所,还要建一所中医大学,六岁就能报名!你家孩子不是学中医的吗?到时候可以直接去试试。

林先生说了,这所学校不收学费!”

王子生是一名中医,师承父亲,后来机缘巧合来到香江,成为青山医馆的医师。

听闻此事,他大为惊讶:“真有这事?”

“不离十!不过林先生办研究所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医生,而是研发能根治疾病的中药,再推向全球!”

“这……恐怕很难吧?中医受文化限制,走出国门可不容易。”

“你得相信林先生,他的眼光比我们长远多了……”

中医研究所的消息迅速传开,华人群体反响热烈,毕竟中药成本低廉。

然而,英国资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中药毫无价值。

不可否认,青山医馆的快速扩张冲击了西医市场,甚至不少英国普通人生病时也会选择青山医馆。

究竟谁更胜一筹,尚未可知!

林朝羽并未在意这些争议,因为他正忙于另一件令他振奋的事——经过两年研发,青山空调成功推出车载空调,并已安装在二汽的货车上。

林朝羽亲自前往青山空调制造厂考察。

在工作人员陪同下,他进入车厢体验,却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仅有两个出风口,噪音大,风力过猛,长时间使用可能带来不适。

“这是谁设计的?”林朝羽问道。

总经理连忙找来负责人:“林总,这是我们的设计师。”

见到对方是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林朝羽评价道:“能将空调整合进驾驶室,你做到了,值得肯定。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被忽略了。”

设计师挠头笑道:“林总您说,我听着呢。

“空调的作用不只是带来凉意,更要让人感到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