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虚张声势!(1 / 2)

王荣摇头:“确实不行。

但眼下媒体炒作得厉害,声势惊人,好像随时能取代我们似的!”

“吠犬不咬人,声势越大,往往越是虚张声势!”

林朝羽唇角微扬,慢条斯理道:“每人捐两百万,倒真是出手阔绰!”

王荣颔首附和:“两个亿的募捐,各家媒体都在大肆报道。”

“报道就由他们去吧!”

林朝羽神色淡然,漫不经心地说道:“何须在意?就凭这群乌合之众?我看他们还没胆量与我林朝羽为敌,不过借着打压我的名头敛财的胆子嘛,倒是大得很!”

这绝非林朝羽狂妄自大。

工业园区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

林朝羽手中的五个工业园区,已有三个投入运营。

哪一个不是耗费了他无数心血?

时间、资金、精力,缺一不可。

抛开人力因素不谈,工业原料的获取便是第一道难关——那是林朝羽与大陆反复洽谈才争取到的资源。

其次是工业设备,从西方进口后自行生产改造,部分核心部件更是费尽周折才从大陆引进。

再说工人素质。

当初林朝羽介入时,香江市民大多目不识丁,是他以提高工资为条件,强制要求工人读书识字。

随后又创办职业技工培训学校。

之后更是成立了朝圣中学。

工人们根本无法脱离这些工业园——他们的子女在此就读,配偶可能也在园区工作。

园区内还设有大型食堂,平价三餐能省下不少开支。

更有图书馆、进修班、夜校等全套免费设施。

说林朝羽有良心都算轻了,简直堪称圣人。

当然,他并非要从工人身上榨取微薄利润,真正的盈利点在于人才输出。

这些培训学校本质是中介机构,向其他企业输送技术工人。

企业录用后,除支付薪资外还需向学校缴纳费用。

林朝羽的底气在于:他培养的工人无论技术还是素质皆属顶尖。

从餐饮、水电等基础服务,到工人培训体系,再到工业设备配套,都是林朝羽耗时四五年逐步完善的生态链。

区区这点刚刚起步的规模就敢与我抗衡?

这连白日做梦都算不上。

工业园区岂是你们想建就能建的?

简直是痴人说梦。

王荣自然明白林朝羽的底气所在,轻声劝道:不过,这样做多少会影响林董您的声誉。

无妨,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林朝羽淡然一笑:你等着看吧,马应彪和郭乐那两个蠢货会怎么收拾这些叛徒,真以为人人都像我这般仁慈?

王荣默然。

确实,如今不少人都尊称林朝羽为林圣人,赞他菩萨心肠。

区区几张小报的诽谤,根本无损他的形象。

当务之急是先打造好我们的商城。

林朝羽随手扔掉报纸:要让香江市民的生活更便利,我要让马应彪和郭乐的卖场彻底垮台!

王荣郑重应道:明白!

近日部分报纸突然开始抹黑林朝羽。

声称他在疯狂报复那些退出同舟共济互助会的成员。

为何这些人一离开工业园区就遭社团 扰?为何会不断面临 勒索?

这必定是林朝羽与社团、警方勾结所致。

如此明显的阴谋论竟也有不少人买账,确实对林朝羽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你不是被称为圣人吗?

就要好好破坏你的名声。

对此,林朝羽向来不屑一顾——报复他们?他们也配?

这本就是香江的常态。

只是有些人从未见识过现实的残酷罢了。

至于这些报道内容,林朝羽并不在意。

只要不太过分,这些报纸根本到不了他眼前。

即便知道有些媒体在诋毁自己,他也毫不在乎。

众口难调。

就像一位勤勉的作者,日日十更,从不懈怠,虽然废话多了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有拥护者就必有反对者。

说我睚眦必报也好,说我心狠手辣也罢,随你们怎么说。

保持良好心态,任你们谩骂,认真我就输了。

林朝羽并不介意这些小道消息将他描绘得冷酷无情,甚至虚伪狡诈,他反而乐意看到这样的报道,毕竟谁又会真的相信他是个慈悲为怀的善人?就算是菩萨,不也有怒目金刚的一面吗?

“我可以作证!”

在《明报》报社,胡应龙愤愤不平地说道:“我只是退出了同舟共济互助会,林朝羽就不惜一切代价打压我!”

如今新的工业园区尚未建成,胡应龙又投入了大笔资金。

闲来无事,他便想给林朝羽找点麻烦,于是找到报社,打算狠狠曝光对方的恶行。

《明报》素来与林朝羽不和,因此胡应龙直接登门拜访,向金镛倾诉自己的遭遇,誓要彻底抹黑林朝羽的形象。

金镛打量着胡应龙和他带来的一行人,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可是个大新闻!他立刻热情地说道:“胡先生,别急,慢慢说!”

胡应龙满腹委屈,将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并将所有责任一股脑地推到林朝羽头上。

金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与林朝羽的恩怨已持续四年,这四年里,他始终不遗余力地诋毁对方的名声。

然而,四年过去,两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如今的林朝羽已是华人领袖般的存在,实力和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无论金镛如何攻击,林朝羽都懒得理会,甚至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但现在,看着眼前这群愤愤不平的人,金镛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机会——一个能让林朝羽身败名裂的机会。

写完社评后,金镛长舒一口气,久违的畅 涌上心头。

他迫不及待地安排报纸刊印,有了这些“铁证”,林朝羽必定名声扫地。

然而,这种文人的自负终究难以改变。

太平山上,林朝羽的别墅内。

他随手翻开每日送来的简报,眉头微蹙:“金镛又在兴风作浪?”

报纸上赫然将他描述成地下世界的黑帮头目,说他如何残暴不仁,逼迫善良商人离开工业园区,使他们走投无路。

文章甚至质问:林朝羽,你可曾想过这些人对香江经济繁荣的贡献?

林朝羽,你可曾考虑过,你的所作所为让多少香江市民失去生计,无法养活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