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微不足道(1 / 2)

看完采购清单,朴雅卡不禁暗自吃惊。

郭鹤年每年的采购额高达六亿港币,林绍良也有四五亿之多,这些订单不仅包括驱虫药,还有大量其他仿制药。

随着林朝羽培养的赤脚医生推广开来,东南亚各国的药品采购量更是显着增长。

相比之下,朴雅卡这一个亿的订单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朴雅卡深深看了林朝羽一眼,意识到上次对方态度友好,多半是看中了未来的合作前景。

一个亿真的够用吗?林朝羽含笑问道,如果不提前预定,明年的药品可能要延迟发货了。

朴雅卡沉吟片刻:那就先付订金吧,我会尽力说服家父。

药品供应完全不是问题。

林朝羽气定神闲地说,我这边备货充足,如果朴雅卡小姐需要,可以立即发货。

如今他与大陆关系良好,每年提供大量外汇,已经成为最大的苦楝子进口商。

朴雅卡犹豫片刻,又提出一个要求:另外我们希望药品包装不要使用中文,改用印度文字。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对外宣称这是我们印度自产的药品。

说到这里,她无奈地补充道:希望林先生能够理解。

从朴雅卡的态度,林朝羽大概能猜到印度今年的惨状——被揍得几乎认不出本来面目。

说来也是咎由自取,原本可以稳坐第三世界领袖的交椅,风光无限。

如今却沦为众人眼中的笑柄,彻底现出了原形。

“我完全明白!”林朝羽微笑着看向朴雅卡,“我们之间的合作,自然不能被战争影响。”

朴雅卡点头表示认同。

生意顺利,她也不愿横生枝节。

“那就祝我们合作顺利!”林朝羽伸出手。

“合作顺利!”朴雅卡握住他的手回应道。

与朴雅卡的合作,是今年的最后一笔大单。

随后,林朝羽再次召开董事会。

如今董事会的成员有所增加,包括青山银行的廖烈文、朝羽物业的吕立前、朝羽基建的简文涛,以及香江朝武钟表公司的袁都盛。

能进入董事会的成员,都持有青山集团的虚拟股份,并在各自的分公司享有一定比例的虚拟股权。

林朝羽坐在主位,静待各分公司的业绩汇报。

目前,盈利最高的仍是青山医药,其次是朝武钟表公司。

青山医药今年净利润达十二亿港币,朝武钟表虽下半年才发力,但也贡献了近四亿利润,两者合计十六亿港币。

紧随其后的是青山银行,储备金额已突破八十亿港币。

不过,由于今年收购了陈友庆和利家的资产,许多资本为固定资产,现金部分仍在核算中,最终会交由朝羽地产处理。

林朝羽对各分公司的定位十分清晰:地产专注地产,物业聚焦物业,银行专营金融,分工明确。

即便内部合作,也需按规章办事,款项结算必须清晰。

当然,必要的便利还是有的。

例如,朝羽地产若想收购青山银行旗下的房产,可从青山银行获得贷款,利息按标准计算。

但这一待遇,普通客户根本无法享受。

自家企业自然享有优先权,但该付的利息一分不少。

青山银行也需要盈利,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年终分红——利润越高,分红越多。

内部既合作,又竞争,这正是林朝羽的经营之道。

今年朝羽地产的开支将大幅增加,贺志洪几乎参与香江政府所有土地拍卖,重点瞄准浪澄湾工业用地和九龙船坞周边地块。

只要港英政府挂牌出售,林朝羽就果断出手竞标。

目前浪澄湾已被林朝羽开发为工业区,通过物业租赁获得收益。

接下来他计划在浪澄湾和九龙船坞各建一座发电厂,逐步形成浪澄湾和九龙湾两大工业区。

这些项目由新成立的朝羽基建公司负责推进,未来将通过水电供应获取长期收益。

林朝羽采取差异化策略,避开与英国资本正面竞争,专注打造自己的核心产业区。

他深知技术和技术人才才是关键所在。

今年朝羽实业已具备机床生产能力,虽然首批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但林朝羽仍将其销往内地。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使用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改进完善。

内地当时机床紧缺,这些产品虽不完美但仍能满足基本需求。

此外,朝羽实业也从内地采购零部件,形成产业互动。

同时,林朝羽还从欧美进口设备转售内地。

林朝羽与包船王、内地及莫妮卡建立了独特的贸易链条:莫妮卡与林朝羽在英注册公司,以英国名义从澳洲进口铁矿和煤炭,利用英联邦身份争取优惠价格;包玉刚负责运输;内地则以黄金等物资结算。

这一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内地获得资源,林朝羽和莫妮卡集团赚取差价,澳洲出口创汇,包玉刚获得运费。

林朝羽深刻认识到商业世界的现实法则:在利益面前,表面的对立往往掩盖着实质的合作。

只要有利可图,各方都能找到共赢的平衡点。

林朝羽惊讶地发现,今年的盈利竟比去年翻了五倍有余。

整整二十个小目标。

“接下来,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我计划创办一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林朝羽双手撑在桌沿,语气沉稳:“从现有工人中选拔优秀且愿意提升技能的人,给予他们更好的岗位和待遇。”

“其次是朝圣中学,主要面向工人子女。

我们需要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林朝羽继续说道:“羽旨很简单,让孩子在这里学有所成,无论是成为技术工人还是白领精英。”

“最后,关于公司利润的分配——”

他稍作停顿,“两成投入科技研发,五成作为未来预算,这部分不计入利润。

剩下的三成才是实际利润,其中百分之十分给董事会成员,包括我;剩余的百分之九十用于员工奖励,包括年终奖和虚拟股权分配。”

“我们将设立十八级薪酬体系,达到第五级的员工可持有虚拟股权,最高十八级如我的职位,最多享有百分之一的分红权。”

林朝羽笑了笑:“评级标准有两点:贡献值和个人能力。

这就是未来的考核依据。”

——

分红政策主要面向两类人:管理层和技术人才。

现阶段有资格参与分红的技术骨干寥寥无几,但这一机制为普通员工树立了目标,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林朝羽的分配逻辑很清晰——

贡献与技术决定分红资格。

普通销售岗仅能获取业绩提成,不参与虚拟股权分配。

林朝羽重视专业技术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销售岗位无足轻重。

销售团队同样关键,他们的价值直接体现在业绩上。

对于从技术岗转至销售岗的员工,公司允许他们保留虚拟股权。

这样的调动旨在让技术人员深入市场,从中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

此次会议,林朝羽决定推动公司自上而下的内部改革:

将决策权下放至一线。

优化薪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