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手段不止于此,五十年代曾向大陆销售过期盘尼西林,甚至掺入墙灰和鼠药。
九十年代后,尤其是97临近,张家匆匆撤离香江,迁往澳洲。
后来,英国人解除了药店的限制,张家的垄断就此终结。
然而,此时的张家早已不再依赖医药行业生存。
张家的第二代核心成员兴建了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并于1970年将这两栋大楼出售给联邦地产公司,换取了该公司77%的股权。
借壳上市后,从1970年至1972年间,他们陆续用联邦地产的股份及半山梅道、花园台等物业置换会德丰的股份,逐渐成为会德丰洋行的第一大股东。
世事难料,恶人未必有恶报。
不过,此时的林朝羽无暇考虑长远之计。
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将青山驱虫丸销售出去。
至于未来的销量,他并不担心。
要么等待自来水普及和消毒技术提升,要么培养大众多喝热水的习惯。
无论如何,林朝羽至少二十年内都不用担心销路。
况且,除了香江,整个东南亚都是他的潜在市场。
工厂配备了五十名工人,而销售团队则由十六人组成。
丁来旺等四人各自带领三名销售员,团队采用提成制,不愁他们不卖力推销。
……
“青山驱虫丸?”培正小学门口,一位家长满脸疑惑地看着丁来旺,“这东西真能驱蛔虫?”
“大姐,您有所不知,我们的青山驱虫丸可是从英国人手里买来的专利,自主研发生产的!”丁来旺眼都不眨,张口就是一套编好的说辞。
这也是林朝羽教的话术。
在这个年代,提老中医没人理会,西方代表的就是先进和文明。
当然,从当时来看,这话倒也不假。
“就这么小小一粒,只要五块钱,买回去试试就知道效果了!”丁来旺热情地说道,“五块钱,您绝对不亏!”
少妇略显迟疑。
儿子的肚子疼了很久,去药店买药嫌贵,找中医开了几副药又不见效,苦药汤灌下去依旧无济于事。
这药五块钱,虽然比中药贵了点,但也不是负担不起。
见她心动,丁来旺趁热打铁:“大姐,让孩子吃下去,六个小时后排便时您仔细看,肯定能见到虫子!到时候您就知道有没有用了。”
“好吧,先给我一粒,如果效果好,我去哪儿找你?”少妇问道。
“就算我不来,我手下的人也会过来。
”丁来旺接着说道:“你也可以去青山医馆,我们在石硖尾和西九龙的浪澄湾都有分馆。”
少妇点头:“好!”
丁来旺收下五块钱。
眼下,林朝羽并不担心丁来旺或其他人私吞钱款。
每天的青山驱虫丸数量固定,卖多少就必须带回相应的钱,未售出的也必须如数上交,不给任何人中饱私囊的机会。
林朝羽并不着急,等青山驱虫丸的名声传开后,青山医馆自然也会跟着火爆起来,到时候就不需要再主动推销,顾客会自行上门购买。
很快,青山驱虫丸的销量开始迅猛增长。
服下一粒糖丸后,六小时内见效,排泄时能看到一条条虫子。
虽然画面恶心,但腹痛确实缓解了。
每天一粒,连续七天,药到病除。
青山驱虫丸的名气彻底打响。
五块钱一粒的价格不算昂贵,即便七天疗程花费三十五元,大多数人也能负担,何况孩子还爱吃。
销量迅速攀升。
青山医馆是林朝羽注册的诊所。
在这个年代,只要资金到位,开个诊所并不难。
港英政府对华人如何治病并不关心,反正洋人也不会去中医馆就诊。
林朝羽先带着刘海柱完成了注册,分别在浪澄湾和石硖尾开设了两家医馆,前者规模较大,后者较小。
医馆的主要职能是治病救人,同时打响“青山”品牌。
这段时间,林朝羽也没闲着,招募了一批中医加入青山医馆坐诊,月薪定为一千五百元。
看到这样的待遇,中医们纷纷欣然接受。
他们并非高收入群体,自己开诊所看似风光,实则常受社团盘剥。
而在林朝羽这里,每月一千五百元的收入已相当可观。
不过,青山医馆也有规矩,入职就得遵守这里的制度。
目前,林朝羽麾下共有十二名中医,浪澄湾八人,石硖尾四人。
林朝羽目前每月支出约一万八千元。
让他略感困扰的是,诊所内中医们的医术参差不齐。
他考虑将前世见过的《赤脚医生手册》编写出来,虽然这是大陆的出版物,但如今还未问世,他想抓紧时间整理出来。
关键是培养一批能应对常见病症的医生。
不必指望他们治疗疑难杂症,能处理小病小痛就行。
真要动手术的话,目前还指望不上。
除了医生的费用,
林朝羽还需承担工人和销售团队的工资。
此外,砂糖采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还有场地租金等杂项。
这些花费让资金周转并不宽裕。
幸亏西九龙尚未发展起来,若在七十年代末,仅房租就能让他难以承受。
算下来,每月总开销竟达到八万元。
他手头的三十万资金,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四个月。
这还没算上他采购机器、准备进军塑胶花行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