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残党反扑(2 / 2)

李默被押到了芈玉的主帐前。此时,庆功宴已经结束,芈玉正坐在帐内,神色严肃地等待着消息。看到李默被押进来,她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

“李默,你可知罪?”芈玉冷声问道。

李默被士兵们按在地上,拒不认罪:“我……我没罪!是那个工匠诬陷我!我根本没有毒害娘娘,更没有通敌叛国!”

“哼,死到临头还敢狡辩!”张碎谷将从密室中找到的书信和令牌扔到李默面前,“这些证据都在这里,你还想抵赖吗?”

李默看到书信和令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但他仍然嘴硬:“这……这是栽赃陷害!有人故意伪造这些东西,想要害我!”

“栽赃陷害?”芈玉冷笑一声,“那你说说,你为什么要藏在密室里?如果不是心中有鬼,你跑什么?”

李默顿时语塞,说不出话来。芈玉见状,对身边的亲卫说道:“来人,将他带下去,严刑拷打,我就不信他不招!”

“是!”亲卫们立刻上前,将李默拖了下去。帐外传来了李默的惨叫声,令人不寒而栗。

半个时辰后,亲卫们将李默带了回来。此时的李默已经浑身是伤,脸上布满了血污,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他再也支撑不住,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娘娘,我招!我全都招!”

芈玉示意亲卫们停下,说道:“说吧,把你知道的全部说出来,或许我可以饶你一命。”

李默喘息着,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我确实是匈奴安插在炼妖坊的间谍。三年前,匈奴单于派我潜入秦朝,投靠余鼎,因为余鼎早就和匈奴有勾结,想要借助匈奴的力量推翻秦朝,自己称王。”

“余鼎为什么要勾结匈奴?”张碎谷问道。

“因为余鼎野心勃勃,一直不甘心只做炼妖坊的一个小管事。他觉得秦始皇残暴不仁,秦朝早晚要灭亡,所以想要趁机夺权。而匈奴单于也想吞并秦朝的土地,双方一拍即合,约定里应外合,推翻秦朝。”

李默继续说道:“这次叛乱,其实是匈奴使者暗中策划的。余鼎负责发动叛乱,夺取炼妖坊的控制权,然后用炼妖坊的兵器装备匈奴大军。我则负责在炼妖坊内部接应,并且寻找机会刺杀娘娘和张大人,为叛乱扫清障碍。没想到叛乱失败,余鼎被擒,我只能潜伏下来,想趁庆功宴毒死娘娘,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匈奴大军现在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进攻秦朝?”芈玉追问,这才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李默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匈奴使者说,等我刺杀成功,并且余鼎的叛乱稳定后,他们就会率领大军南下。不过,我听说匈奴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就在边境附近待命。”

芈玉和张碎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匈奴十万大军压境,这对秦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芈玉问道。

李默想了想,说道:“我还知道,匈奴使者现在就在咸阳城内,他的身份是西域的商人,住在城西的客栈里。他手里有一份炼妖坊的兵器图纸,是余鼎之前交给她的。”

芈玉心中一凛:“好,你提供的信息很有用。我会饶你一命,但你必须跟我们合作,指认匈奴使者。”

李默连忙磕头:“多谢娘娘不杀之恩!我一定全力配合!”

九、咸阳缉凶,使者落网

得知匈奴使者就在咸阳城内,芈玉立刻决定亲自前往咸阳,抓捕匈奴使者,夺回兵器图纸。她将炼妖坊的事务暂时交给张碎谷打理,然后带着几名亲卫和李默,快马加鞭地赶往咸阳。

一路疾驰,第二天清晨,芈玉等人终于抵达了咸阳城。咸阳城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但芈玉知道,在这片繁华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按照李默的供述,匈奴使者住在城西的“西域客栈”里。芈玉等人乔装打扮,伪装成商人,悄悄来到了西域客栈。

客栈内,人来人往,大多是来自各地的商人。芈玉让亲卫们在客栈外埋伏,自己则带着李默和两名亲卫,走进了客栈。

“掌柜的,有没有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住在楼上?”芈玉向掌柜的问道。

掌柜的上下打量了芈玉一番,说道:“有啊,三楼最里面的房间,住着一位西域商人,来了好几天了,一直闭门不出。”

芈玉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朝着三楼走去。来到三楼最里面的房间门口,她示意亲卫们做好准备,然后让李默敲门。

“谁啊?”房间内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带着浓浓的西域口音。

“是我,李默。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向你禀报。”李默说道。

房间内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了脚步声。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一名身着西域服饰的男子出现在门口。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眼神锐利,正是匈奴使者。

匈奴使者看到李默,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怎么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就在这时,芈玉突然发难,手中的长剑直指匈奴使者的胸口:“匈奴使者,你的死期到了!”

匈奴使者大惊失色,连忙后退,同时从腰间拔出一把弯刀,挡住了芈玉的攻击。“你是谁?!”

“我是大秦皇后芈玉!”芈玉冷声说道,手中的长剑挥舞得越来越快,招招直指匈奴使者的要害。

匈奴使者的身手也十分矫健,弯刀与长剑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两人在狭窄的房间内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桌椅被撞得东倒西歪,瓷器碎裂一地。

两名亲卫也立刻冲了上去,协助芈玉攻击匈奴使者。匈奴使者虽然勇猛,但架不住三人围攻,渐渐有些体力不支。他找准一个破绽,一脚踹开一名亲卫,想要从窗户逃跑。

芈玉早有防备,纵身一跃,长剑横扫,斩断了匈奴使者的退路。匈奴使者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猛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小球,朝着芈玉扔了过来。

“小心!是毒烟弹!”李默大喊一声。

“小心!是毒烟弹!”李默大喊一声。

芈玉立刻屏住呼吸,侧身避开。毒烟弹落在地上,“砰”的一声炸开,黑色的烟雾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匈奴使者趁机从窗户跳了下去,想要逃跑。

但埋伏在客栈外的亲卫们早已做好了准备,看到匈奴使者跳下来,立刻围了上去。匈奴使者挥舞着弯刀,想要杀出一条血路,但亲卫们个个身手不凡,他很快就被团团围住。

芈玉也从窗户跳了下来,手中的长剑再次刺向匈奴使者。匈奴使者腹背受敌,抵挡不住,被芈玉一剑刺穿了肩膀。他惨叫一声,倒在地上,被亲卫们牢牢按住。

“搜他的身上,找出兵器图纸!”芈玉下令道。

亲卫们立刻上前,在匈奴使者的身上搜查起来。很快,他们从匈奴使者的怀中搜出了一卷羊皮图纸,正是炼妖坊的兵器图纸。

“太好了,图纸找到了!”芈玉心中一喜,接过图纸,仔细查看起来。图纸上详细绘制了炼妖坊各种兵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噬魂钉、战车等,如果这些图纸落入匈奴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十、匈奴异动,备战边疆

整顿好炼妖坊的内部事务后,芈玉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份来自边疆的急报,再次打破了这份平静。

这日,秦始皇派来的使者急匆匆地赶到炼妖坊,胯下的战马早已气喘吁吁,马蹄上沾满了尘土。使者手持一封密封的加急战报,神色慌张地走进大厅:“芈玉大人,边疆告急!匈奴十万大军压境,陛下命您立刻赶制一批强力武器,支援边疆!”

芈玉连忙接过战报,撕开密封的火漆,展开信纸。上面的字迹潦草而急促,显然是仓促写就:“匈奴单于冒顿亲率十万铁骑,攻破雁门、云中、代郡三城,守军伤亡惨重,粮草被劫。现命芈玉督造连弩千架、破甲箭万支、烈火油百坛,十日内务必送往边疆!钦此。”

“匈奴竟然敢如此猖獗!”芈玉愤怒地将战报拍在案几上,案几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凛冽的杀意。她深知,匈奴铁骑向来凶悍,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民不聊生。这次他们倾巢而出,显然是早有预谋,想要趁着秦朝内部刚平定叛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际,一举突破边疆防线。

张碎谷也脸色凝重地说道:“娘娘,匈奴的骑兵机动性极强,冲击力又大,普通的武器根本难以抵挡。我们必须尽快赶制出威力强大的武器,否则边疆危矣!”

芈玉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我知道事态紧急。张碎谷,你立刻召集所有工匠,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打造连弩,一组负责炼制破甲箭,一组负责熬制烈火油。我会亲自坐镇工坊,指导大家赶制武器!”

“属下遵命!”张碎谷立刻转身,快步走出大厅,大声下令,召集工匠们紧急集合。

很快,炼妖坊内就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熔炉里的火焰熊熊燃烧,将夜空映照得通红。工匠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虽然任务繁重,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他们知道,这些武器关系到边疆百姓的性命,关系到大秦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芈玉亲自来到炼制破甲箭的工坊,指导工匠们在箭头中加入少量的妖核粉末。这种妖核粉末是从捕获的妖兽体内提取的,坚硬无比,能够轻易穿透匈奴骑兵的铠甲。“大家注意,妖核粉末的比例一定要精准,多了会导致箭头过于沉重,影响射程;少了则无法达到破甲的效果。”芈玉一边示范,一边叮嘱道。

工匠们认真地听着,按照芈玉的要求,小心翼翼地调配着妖核粉末。经过反复试验,第一批破甲箭终于炼制成功。芈玉拿起一支箭,搭在弓上,对准远处的一块厚铁甲射去。“咻”的一声,箭头瞬间穿透铁甲,深深钉在了后面的木桩上。

“太好了!这样的破甲箭,一定能给匈奴骑兵一个教训!”工匠们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在芈玉的指导下,工匠们的效率大大提高。短短七日,千架连弩、万支破甲箭和百坛烈火油就全部赶制完成。芈玉让人将这些武器仔细打包,装上马车,准备送往边疆。

就在这时,秦始皇的使者再次来到炼妖坊,带来了一个更加糟糕的消息:“芈玉大人,边疆守军已经抵挡不住匈奴的进攻,雁门郡即将失守!陛下命您亲自率领一支队伍,押送武器前往边疆,协助守军抗击匈奴!”

芈玉心中一沉,她知道,雁门郡是边疆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匈奴铁骑就可以长驱直入,威胁到咸阳的安全。“好,我立刻出发!”芈玉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她转身对张碎谷说道:“张碎谷,炼妖坊就交给你了,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一定要管好这里的事务,确保武器的后续供应。”

“娘娘放心,属下一定不负所托!”张碎谷躬身说道,眼中充满了担忧,“娘娘此去,路途艰险,一定要多加小心!”

芈玉点了点头,转身召集了一支由五百名精锐士兵组成的队伍,亲自率领着,押送着武器,朝着边疆出发。

十一、驰援雁门,浴血奋战

车队日夜兼程,一路向北疾驰。沿途的景象惨不忍睹,村庄被烧毁,田地被践踏,流离失所的百姓们扶老携幼,四处逃难,脸上满是惊恐和绝望。看到这一幕,芈玉心中的怒火更盛,她加快了行军的速度,恨不得立刻赶到雁门郡,将匈奴骑兵赶出秦朝的土地。

经过三日夜的急行军,芈玉终于率领队伍抵达了雁门郡城外。远远地,就看到雁门郡的城墙已经被匈奴骑兵攻破了一个大口子,匈奴铁骑如同潮水般涌入城中,喊杀声、惨叫声、房屋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惨不忍闻。

“杀!”芈玉怒喝一声,拔出腰间的长剑,率先冲了上去。五百名精锐士兵紧随其后,如同猛虎下山般,朝着匈奴骑兵杀去。

“不好,有援军来了!”匈奴骑兵们看到芈玉的队伍,纷纷惊呼起来。他们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竟然还会有秦军援军赶到。

芈玉手持长剑,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穿梭在匈奴骑兵之中。长剑挥舞,每一次都能带走一名匈奴骑兵的性命。她的身手矫健,剑法凌厉,匈奴骑兵们根本无法抵挡,纷纷倒在她的剑下。

“快,使用连弩!”芈玉大声下令。士兵们立刻架起连弩,对着密集的匈奴骑兵射去。“咻咻咻”的声响过后,一排排匈奴骑兵倒了下去,惨叫声此起彼伏。连弩的威力巨大,一次可以发射十支箭,对匈奴骑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匈奴单于冒顿看到秦军援军如此勇猛,心中十分震惊。他立刻下令,调集一支精锐骑兵,想要将芈玉的队伍消灭。“给我上!把这些秦军全部杀光!”冒顿大声喊道,手中的弯刀一挥,指向芈玉的方向。

一支由千名匈奴精锐骑兵组成的队伍,朝着芈玉的队伍冲了过来。他们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弯刀,气势汹汹。

“大家不要慌,结成阵势!”芈玉大声喊道。士兵们立刻结成一个紧密的方阵,手持长戈,严阵以待。当匈奴骑兵冲过来时,士兵们将长戈刺出,形成一道锋利的戈墙。匈奴骑兵们纷纷被长戈刺穿,倒在地上。

然而,匈奴骑兵的数量实在太多,而且冲击力极强。方阵渐渐有些抵挡不住,开始出现松动。一名匈奴骑兵趁机冲破方阵,挥舞着弯刀,朝着芈玉砍来。

芈玉侧身避开,长剑顺势刺出,刺穿了匈奴骑兵的喉咙。她刚想抽剑,又有几名匈奴骑兵冲了过来,将她团团围住。

“娘娘,小心!”一名士兵看到芈玉被围,立刻冲了过来,想要保护她。但他刚冲过来,就被一名匈奴骑兵的弯刀砍中,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地面。

芈玉心中一痛,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杀意。她猛地发力,体内的内力源源不断地涌入长剑,长剑发出耀眼的光芒。她挥舞着长剑,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剑幕,将周围的匈奴骑兵纷纷斩杀。

就在这时,冒顿亲自率领一支骑兵,朝着芈玉冲了过来。他的身手十分矫健,弯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显然是一名高手。“你就是芈玉?果然厉害!但今天,你必死无疑!”冒顿冷笑一声,弯刀直刺芈玉的胸口。

芈玉毫不畏惧,长剑迎了上去。“当”的一声巨响,长剑与弯刀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芈玉只觉得手臂一阵发麻,冒顿的力量远超她的想象。

两人立刻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你来我往,打得难分难解。冒顿的弯刀凶猛凌厉,招招致命;芈玉的长剑灵活多变,防守严密。周围的士兵们都停下了战斗,纷纷看向他们,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担忧。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芈玉渐渐有些体力不支,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冒顿也不好受,他的身上已经被芈玉划伤了好几处,鲜血不断地流淌下来。

“芈玉,你已经撑不了多久了!不如乖乖投降,我还可以封你为妃,让你享受荣华富贵!”冒顿喘着粗气,说道。

“痴心妄想!”芈玉怒喝一声,猛地发力,长剑直刺冒顿的心脏。冒顿脸色大变,连忙侧身避开,但还是被长剑划伤了肩膀。他惨叫一声,后退了几步。

芈玉趁机发起猛攻,长剑如同雨点般朝着冒顿刺去。冒顿只能狼狈地躲避,渐渐被逼到了绝境。

就在这时,雁门郡城内传来了欢呼声。原来,城中的守军看到援军赶到,士气大振,纷纷发起反击,将进城的匈奴骑兵赶出了城外。

冒顿看到大势已去,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今天想要攻破雁门郡已经不可能了。他狠狠地看了芈玉一眼,说道:“芈玉,今日之仇,我记下了!他日,我一定会率领大军,踏平咸阳,将你碎尸万段!”说完,他转身下令,带领着残余的匈奴骑兵,狼狈地撤退了。

十二、战后重建,民心所向

匈奴骑兵撤退后,雁门郡城内一片狼藉。城墙倒塌,房屋烧毁,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和焦糊味。芈玉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立刻组织人手,救治伤员,掩埋尸体,清理街道!”芈玉大声下令。士兵们和城中的百姓们立刻行动起来,开始了战后的重建工作。

芈玉亲自来到伤员的安置点,看望受伤的士兵和百姓。她拿起药膏,小心翼翼地为一名受伤的士兵涂抹伤口,轻声安慰道:“放心吧,有我们在,匈奴骑兵再也不敢来侵犯了。”

士兵们看到芈玉如此关心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激,纷纷表示:“娘娘,我们一定会好好养伤,早日康复,重新拿起武器,保卫边疆!”

在芈玉的带领下,雁门郡的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让人从后方调运粮草和物资,发放给受灾的百姓;她组织工匠们,修复倒塌的城墙和房屋;她还设立了临时学堂,让孩子们能够继续读书识字。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雁门郡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城墙重新矗立起来,房屋修缮一新,街道干净整洁,百姓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日,雁门郡的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带着鲜花和水果,来到芈玉的住处,想要感谢她的救命之恩。“芈玉娘娘,谢谢您!是您救了我们,救了雁门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地上,激动地说道。

芈玉连忙将老人扶起,笑着说道:“老人家,您快起来。保卫边疆,保护百姓,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抵御匈奴的侵犯,过上安稳的日子。”

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娘娘英明!我们愿意追随娘娘,誓死保卫大秦!”

芈玉看着眼前的百姓们,心中充满了感动。她知道,只要得到百姓们的支持,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说道:“娘娘,陛下派来的使者到了,说要召您回咸阳,商议抗击匈奴的大计!”

芈玉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立刻启程回咸阳。”她转身对雁门郡的守将说道:“我走之后,你一定要加强防御,密切关注匈奴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朝廷!”

“属下遵命!”守将躬身说道。

芈玉告别了雁门郡的百姓们,率领着队伍,踏上了返回咸阳的路途。百姓们们纷纷来到城外,为芈玉送行,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鲜花,大声喊道:“娘娘一路平安!娘娘早日归来!”

芈玉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送行的百姓们,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这次回咸阳,将会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但她有信心,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帮助大秦,彻底解决匈奴这个边患。

十三、咸阳议事,力排众议

回到咸阳后,芈玉立刻前往皇宫,面见秦始皇。秦始皇看到芈玉平安归来,心中十分高兴,连忙说道:“芈玉,你辛苦了!这次驰援雁门郡,你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赏赐你!”

“陛下,为国效力是臣妾的本分,不敢奢求赏赐。”芈玉躬身说道,“臣妾此次回来,是想向陛下汇报边疆的情况,并且商议抗击匈奴的大计。”

秦始皇点了点头,说道:“好,你说说看。匈奴铁骑凶悍,我们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个边患?”

芈玉说道:“陛下,匈奴之所以能够屡次侵犯边疆,是因为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强,而且擅长游击战术。我们想要彻底解决匈奴这个边患,必须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加强边疆的防御,修建长城,派遣重兵驻守;第二步,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提高我们的机动性和冲击力;第三步,派遣使者,联合西域的各国,夹击匈奴,让他们腹背受敌。”

秦始皇听了,心中十分赞同,说道:“好,这个策略很好!但修建长城,训练骑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朝廷的财政恐怕难以支撑。”

这时,丞相李斯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芈玉大人的策略虽然好,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如今朝廷刚刚平定叛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不宜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臣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守势,加强边疆的防御,等待国力恢复后,再图谋反击。”

大将军蒙恬也说道:“陛下,丞相所言极是。匈奴铁骑凶悍,我们的骑兵实力不如他们,强行进攻,恐怕会遭受重大损失。不如坚守边疆,以逸待劳,等到匈奴疲惫之时,再发动进攻。”

芈玉知道,李斯和蒙恬的担心也有道理,但她认为,一味地防守,只会让匈奴更加猖獗。她立刻说道:“陛下,丞相和大将军的担心虽然有道理,但我们不能一味地防守。匈奴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等到他们统一了草原,就会对大秦构成更大的威胁。修建长城和训练骑兵,虽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是长久之计,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这个边患。”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比如,鼓励百姓们迁徙到边疆,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我们可以与西域的各国进行贸易,换取我们需要的物资和马匹。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这个目标。”

秦始皇听了芈玉的话,心中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芈玉的话很有道理,但实施起来确实难度很大。他看了看李斯和蒙恬,又看了看芈玉,最终说道:“芈玉,你说得很有道理。朕决定,采纳你的策略,修建长城,训练骑兵,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李斯,你负责筹集资金和物资;蒙恬,你负责训练骑兵和修建长城;芈玉,你负责联络西域各国,争取他们的支持!”

“臣遵命!”李斯、蒙恬和芈玉齐声说道。

十四、联络西域,结盟夹击

接受了秦始皇的命令后,芈玉立刻开始着手联络西域各国。她知道,西域各国与匈奴相邻,经常受到匈奴的侵犯,对匈奴恨之入骨。只要能够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夹击匈奴,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芈玉挑选了一支精干的使团,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和丝绸,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途。西域路途遥远,环境恶劣,沙丘遍布,风沙漫天。使团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险,终于抵达了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楼兰。

楼兰国王看到芈玉的使团,心中十分惊讶。他知道秦朝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没想到秦朝会主动派使团来联络他们。楼兰国王热情地接待了芈玉的使团,设宴款待他们。

宴会上,芈玉的使者向楼兰国王说明了来意:“国王陛下,我大秦皇帝派我们前来,是想与贵国结盟,共同抗击匈奴。匈奴屡次侵犯我大秦边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想必贵国也深受其害。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匈奴,实现两国的和平与稳定。”

楼兰国王听了,心中十分犹豫。他知道,匈奴的势力强大,如果与秦朝结盟,一旦激怒了匈奴,楼兰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也知道,秦朝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如果能够得到秦朝的支持,就可以摆脱匈奴的控制。

芈玉的使者看出了楼兰国王的犹豫,说道:“国王陛下,我们知道您的担心。但匈奴的野心是无止境的,他们迟早会吞并楼兰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与我们大秦结盟,共同抗击匈奴。我们大秦愿意为贵国提供军事支持和物资援助,帮助贵国抵御匈奴的侵犯。”

楼兰国王思考了片刻,最终说道:“好,我同意与大秦结盟!只要大秦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匈奴的侵犯,我们楼兰国愿意听从大秦的调遣!”

得到楼兰国王的同意后,芈玉的使者又前往了西域的其他国家,如龟兹、于阗、疏勒等。这些国家也都深受匈奴的侵犯,纷纷表示愿意与秦朝结盟,共同抗击匈奴。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芈玉的使团终于完成了任务,与西域的十几个国家结成了联盟。他们约定,等到明年春天,秦朝的大军从南方进攻,西域各国的军队从西方进攻,夹击匈奴,将匈奴彻底消灭。

十五、联军集结,剑指匈奴

西域结盟的消息传回咸阳,秦始皇龙颜大悦,立刻下令加速推进各项备战事宜。蒙恬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同时征调民夫,分段修建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贯通,形成一道绵延万里的坚固防线;李斯则统筹全国粮草、兵器调度,炼妖坊日夜赶制连弩、破甲箭与烈火油,源源不断送往边疆;芈玉则留在咸阳,协调西域各国联军的集结事宜,通过驿站与各国保持密切联络。

次年开春,冰雪消融,草原复苏。秦朝三十万大军在蒙恬、芈玉的率领下,兵分三路,从雁门、云中、代郡出发,向匈奴腹地挺进;西域各国联军也如约而至,十万骑兵从西域出发,越过葱岭,直捣匈奴右贤王部。一时间,草原上旌旗招展,战马嘶鸣,两支大军如同两把利刃,朝着匈奴的心脏地带夹击而去。

匈奴单于冒顿得知秦与西域联军来袭,顿时慌了手脚。他没想到秦朝竟然能联合西域各国,形成如此强大的攻势。他急忙召集各部贵族,商议对策。“秦军与西域联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冒顿面色凝重地问道。

一名贵族说道:“单于,秦军势大,西域联军又从后方偷袭,我们腹背受敌,不如暂且撤退,避其锋芒,等到他们粮草耗尽,再发动反击。”

另一名贵族则反驳道:“不行!我们匈奴铁骑何时惧怕过敌人?秦军虽然强大,但我们熟悉草原地形,只要我们集中兵力,先消灭西域联军,再回头对付秦军,一定能够取胜!”

冒顿沉思片刻,觉得后一种说法更有道理。他立刻下令,集中十五万大军,先迎击西域联军,想要将其各个击破。

十六、决战草原,匈奴覆灭

西域联军在草原上与匈奴大军相遇。匈奴骑兵如同黑云压城,朝着西域联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西域联军虽然英勇,但装备和战术都不如匈奴,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就在这危急关头,芈玉率领的秦军中路军及时赶到,从侧面发起了突袭。

“杀!”芈玉手持长剑,一马当先,冲入匈奴阵中。秦军士兵们紧随其后,连弩齐发,破甲箭如同雨点般射向匈奴骑兵。匈奴骑兵纷纷倒地,阵型瞬间大乱。西域联军见状,士气大振,也发起了反击。

冒顿看到秦军主力赶到,心中大惊失色。他知道,现在已经无法消灭西域联军,只能全力迎战秦军。他挥舞着弯刀,大声喊道:“兄弟们,跟我冲!杀退秦军,保住我们的家园!”

匈奴骑兵们在冒顿的带领下,疯狂地朝着秦军冲来。芈玉毫不畏惧,与蒙恬并肩作战。蒙恬手持长枪,枪法如神,每一枪都能刺穿一名匈奴骑兵的胸膛;芈玉的剑法灵动飘逸,招招致命,所到之处,匈奴骑兵纷纷落马。

双方在草原上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战马嘶鸣,兵器碰撞,惨叫声、呐喊声震耳欲聋。秦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和严密的阵型,渐渐占据了上风。西域联军也奋勇杀敌,与秦军配合默契,不断压缩匈奴的阵地。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草原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匈奴大军伤亡惨重,十五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五万。冒顿看到大势已去,想要带领残余部队突围逃跑。芈玉早已料到他的意图,提前下令布置了埋伏。

当冒顿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一处山谷时,山谷两侧突然响起了秦军的呐喊声。无数秦军士兵从山谷两侧冲了出来,将匈奴残余部队团团围住。“冒顿,你已经无路可逃了!”芈玉骑着战马,站在山谷口,冷冷地说道。

冒顿看着眼前的秦军,眼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今天必死无疑。他猛地举起弯刀,想要自刎,却被一名秦军士兵一箭射穿了手腕。弯刀掉落在地,冒顿被秦军士兵牢牢按住。

“将冒顿押下去,其余匈奴残余部队,愿意投降的,既往不咎;负隅顽抗的,格杀勿论!”芈玉下令道。

匈奴士兵们看到单于被擒,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至此,匈奴大军彻底覆灭,困扰秦朝多年的边患终于被彻底解决。

十七、班师回朝,盛世开启

平定匈奴后,芈玉和蒙恬率领秦军,与西域联军一同班师回朝。沿途的百姓们纷纷自发地来到路边,迎接凯旋的大军。他们拿着鲜花和水果,向士兵们欢呼致意,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回到咸阳后,秦始皇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迎接。看到芈玉和蒙恬率领大军凯旋,秦始皇龙颜大悦,立刻下令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庆功宴上,秦始皇对芈玉和蒙恬大加赞赏,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土地。“芈玉,蒙恬,你们立下了不世之功,平定匈奴,开拓西域,为大秦开创了万世基业!朕决定,册封芈玉为皇后,母仪天下;册封蒙恬为护国大将军,世袭罔替!”

满朝文武纷纷跪拜,齐声道:“陛下圣明!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护国大将军千岁千岁千千岁!”

芈玉和蒙恬连忙躬身谢恩:“臣(臣妾)谢陛下隆恩!愿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后,秦始皇采纳芈玉的建议,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各国,加强了秦朝与西域的联系;同时,继续修建长城,巩固边疆防御;鼓励百姓迁徙到边疆和西域,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