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对赵高吩咐道:“传朕旨意,明日让芈玉到御书房来见朕。”赵高有些惊讶,陛下从未单独召见过新晋嫔妃如此之快,可见对芈玉的重视。他连忙应道:“奴才遵旨。”嬴政又补充道:“备些机关造物的图纸,朕要考考她。”赵高躬身退下,心中暗自感叹,这位楚国来的芈姑娘,怕是要在咸阳宫掀起一番风浪了。
嬴政回到御书房,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却有些心不在焉。芈玉那从容镇定的模样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与后宫中那些娇柔造作的女子形成鲜明对比。他期待着明日与芈玉的见面,想看看这个女子究竟还有多少惊喜等着他。同时,他也在盘算着,如何既能发挥芈玉的才能,又能将她牢牢地留在自己身边。在他看来,这样的女子,绝不能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嫔妃对待。
(二)后宫的新波澜
韩姬诬陷芈玉不成反被打脸的消息,很快在后宫中传开了。各宫嫔妃反应各异,有人幸灾乐祸,觉得韩姬平日里太过嚣张,这次算是栽了个跟头;有人则对芈玉产生了警惕,一个如此聪慧机敏的对手,显然比韩姬更难对付;还有些中立的嫔妃,则抱着观望的态度,想看看这位楚国才女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当属魏国送来的魏姬。魏姬与韩姬素来交好,两人常常抱团排挤其他嫔妃。得知韩姬受挫,魏姬立刻来到韩姬宫中。此时的韩姬正坐在妆台前,看着镜中自己狼狈的模样,气得浑身发抖。“那个芈玉,竟敢如此对我!若不是陛下出面,我定要让她好看!”韩姬咬牙切齿地说道。
魏姬坐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语气阴狠:“妹妹消消气,来日方长。这个芈玉刚入宫就如此张扬,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我们只要耐心等待,总能抓住她的把柄。”韩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姐姐说得对,我绝不会放过她!”两人低声密谋着,一场针对芈玉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而芈玉对此一无所知,她回到自己的寝宫“楚韵轩”后,绿绮仍心有余悸:“小姐,今日真是太凶险了,幸好您聪明,不然可就糟了。”芈玉笑了笑,安抚道:“别担心,我自有分寸。”她知道,经此一事,后宫中肯定有不少人盯上了自己,但她并不畏惧。她整理了一下案上的书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适应秦宫的生活,找到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三)初露锋芒展才学
第二日清晨,芈玉接到嬴政的旨意,前往御书房见驾。她换上一身素雅的浅紫色长裙,略作梳妆,便跟着传旨的太监前往御书房。御书房庄严肃穆,四周摆放着高大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竹简和帛书。嬴政正坐在案前批阅奏章,见芈玉进来,抬了抬眼,示意她起身说话。
“听闻你自幼痴迷机关造物?”嬴政开门见山,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芈玉躬身答道:“回陛下,臣女只是略懂皮毛,不敢称痴迷。”嬴政指了指案上的图纸:“这是朕近日让人绘制的弩机图纸,你看看有什么可改进之处。”芈玉走上前,拿起图纸仔细查看。图纸上的弩机结构清晰,但在她看来,仍有不少可改进的地方。
她指着图纸上的扳机部分说道:“陛下,此弩机的扳机设计略显繁琐,若将其改为联动式,可减少发射时间。另外,箭槽的角度可以再调整一下,这样能提高箭矢的精准度。”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炭笔在图纸上修改起来,寥寥几笔,一个更优化的弩机结构便呈现在眼前。
嬴政看着芈玉修改后的图纸,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又拿出一份攻城云梯的图纸,芈玉同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可以在云梯底部加装滑轮,使其移动更便捷,同时在梯身两侧增加防护板,减少士兵伤亡。她的建议条理清晰,可行性极高,让嬴政不禁对她刮目相看。“好!好!”嬴政忍不住拍案叫好,“你果然没让朕失望。从今日起,你便协助工部改良军械,所需之物,尽管向朕开口。”芈玉心中一喜,躬身谢恩:“臣女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四)情愫暗生
自那日御书房会面后,芈玉便时常出入工部,与工匠们一起研究改良军械。嬴政也常常抽时间来看她,有时是询问改良进度,有时则是与她探讨机关构造。两人相处的时间渐渐多了起来,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次,芈玉为了改良一种新型投石机,在工部待了整整三天三夜。嬴政得知后,亲自来到工部。此时的芈玉正趴在案上熟睡,脸上还沾着些许炭灰,眉头却依旧微微蹙着,似乎在梦中还在思考着机关的构造。嬴政看着她疲惫却依旧娇俏的模样,心中竟生出一丝从未有过的柔软。他轻轻拿起一旁的披风,盖在芈玉身上,动作温柔得连他自己都有些惊讶。
芈玉醒来时,看到身上的披风,又得知是嬴政亲自为她盖上的,心中泛起一阵暖意。她抬头看向嬴政,正好对上他深邃的目光,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滋生。嬴政率先移开目光,语气有些不自然:“改良进展如何了?”芈玉定了定神,连忙答道:“回陛下,已基本完成,只需再进行几次试验便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嬴政越来越欣赏芈玉的才华与坚韧,而芈玉也渐渐发现,这位铁血帝王并非只有冷酷的一面。他在讨论军械时的专注,在关心百姓时的忧虑,都让她心生敬佩。一种微妙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悄然生长,只是谁也没有点破。芈玉知道,她与嬴政之间,不仅有君臣之分,还有着家国的隔阂,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她只希望,这份情愫能成为她在秦宫立足的助力,而不是最终的牵绊。
四、宫廷角逐,权倾天下
(一)各方势力的角逐
芈玉得到嬴政的赏识,负责协助工部改良军械,这让后宫中的其他嫔妃更加嫉妒。魏姬与韩姬更是加紧了密谋,她们联合了几位对芈玉不满的嫔妃,想要设计陷害她。她们知道,芈玉如今最大的依仗便是嬴政的信任,只要毁掉这份信任,芈玉便会一败涂地。
她们先是买通了芈玉身边的一个小宫女,让她在芈玉改良的军械图纸上做手脚。可芈玉心思缜密,每次修改图纸后都会仔细检查,小宫女的小动作很快便被她发现。芈玉没有声张,只是不动声色地将小宫女打发走了。魏姬与韩姬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们听说嬴政要亲自检验芈玉改良的投石机,便计划在试验时制造意外,让投石机失灵,甚至伤到嬴政,到时再将责任推到芈玉身上。
这个计划阴险毒辣,一旦成功,芈玉必死无疑。她们暗中买通了工部的一名工匠,让他在投石机的关键部位做了手脚。同时,她们还在宫中散布谣言,说芈玉是楚国派来的奸细,故意破坏秦国的军械制造。谣言很快便传到了嬴政耳中,嬴政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也难免产生了一丝疑虑。
芈玉很快便察觉到了宫中的谣言,也意识到有人在暗中针对自己。她知道,这次的危机比上次韩姬的诬陷更加凶险,稍有不慎,便会性命难保。她开始加倍小心,不仅仔细检查投石机的每一个部件,还暗中调查是谁在背后捣鬼。一场无声的较量在秦宫之中悄然展开。
(二)危机中的坚守
投石机试验的日子很快便到了。咸阳宫城外的校场上,嬴政带着文武百官前来观看。魏姬与韩姬也站在人群中,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等着看好戏。芈玉站在投石机旁,心中虽然紧张,但表面上却十分镇定。她仔细检查了投石机的每一个部件,发现了一处被人动过手脚的痕迹。
她没有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将那处部件拆下来,重新进行了组装。试验开始了,芈玉亲自操作投石机,一声令下,石块被精准地投送到指定位置,距离与精准度都远超之前的投石机。文武百官纷纷称赞,嬴政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魏姬与韩姬见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们没想到芈玉竟然化解了危机。
试验结束后,芈玉将被人动过手脚的部件呈给嬴政,并将自己调查到的证据一一说明。嬴政听后,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事。很快,买通工匠的嫔妃便被查了出来,魏姬与韩姬也被牵扯其中。嬴政对她们的行为十分失望,下令将她们禁足宫中,永不许再参与任何事务。
经此一事,嬴政对芈玉更加信任,也更加欣赏她的智慧与勇气。芈玉虽然化解了危机,但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后宫争斗的残酷。她知道,只要她还在秦宫,这样的危机就不会停止。但她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座深宫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要为秦国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助力秦国霸业
化解危机后,芈玉更加专注于军械改良与工程建设。她改良的弩机射程更远、精准度更高,大大提升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她设计的攻城云梯和投石机,在秦国攻打六国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她还提出了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议,帮助秦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
在秦国攻打赵国时,芈玉设计的新型攻城器械帮秦军顺利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消息传来,嬴政大喜,亲自来到工部嘉奖芈玉。“玉儿,你为秦国立下了大功!”嬴政看着芈玉,眼中满是赞赏与爱意。芈玉躬身答道:“这都是臣女应该做的,能为陛下效力,是臣女的荣幸。”
随着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芈玉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朝中的大臣们对她从最初的质疑,渐渐变成了敬佩。他们知道,这位楚国来的女子,不仅聪慧过人,还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嬴政也越来越离不开芈玉,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后宫事务,他都会征求芈玉的意见。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后一战中,芈玉更是亲自前往前线,指导工匠们维修和改良军械。她的 presence 极大地鼓舞了秦军的士气,最终秦军顺利灭掉了齐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当嬴政在咸阳宫举行登基大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时,他第一时间看向了站在人群中的芈玉,眼中充满了感激与爱意。
(四)母仪天下
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的纷乱局面,于咸阳宫登基,定国号为“秦”,自称“始皇帝”。当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时,他目光越过众人,落在立于丹陛之侧的芈玉身上——这个从楚地而来的女子,以智慧破宫闱纷争,以才学报效大秦,早已成为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存在。登基大典后第三日,嬴政便召集群臣,提出立芈玉为后。
此议一出,朝堂顿时掀起波澜。右丞相冯去疾出列谏言:“陛下,芈氏乃楚国旧族,如今六国初定,民心未稳,立楚女为后恐引非议,还请陛下三思!”话音刚落,几位老臣纷纷附和,言辞间皆是对芈玉出身的顾虑。嬴政端坐龙椅,手指轻叩案几,目光锐利如炬:“非议?朕倒要问问诸位,大秦的皇后之位,是看血脉还是看德行?芈玉改良军械助我破六国,献策水利解百姓饥馑,这份功绩,朝中哪位大臣能及?”他猛地一拍龙案,“朕意已决,芈玉为后,谁敢再议!”
朝堂之上瞬间噤声,众臣俯首称是。当旨意传至楚韵轩时,芈玉正在翻阅工部送来的农具改良图纸,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绿绮欣喜若狂:“小姐,您要做皇后了!”芈玉却抬手抚过案上的竹简,轻声道:“皇后之位不是终点,是更大的责任。”
立后大典定在孟春吉日,咸阳宫内外张灯结彩,红绸漫天。芈玉身着十二章纹的皇后礼服,玄纁二色象征着天地人伦,头戴九凤金冠,珠翠环绕却难掩眉眼间的从容。她踩着朱红地毯,一步步走向立于殿门的嬴政,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仪仗,身前是她将要携手一生的帝王。嬴政亲自上前,握住她微凉的手,将一方雕刻着交龙纹的玉玺郑重交到她掌心:“从今日起,你便是大秦的皇后,与朕共掌天下,同担兴衰。”芈玉抬眸望进他深邃的眼眸,屈膝行礼:“臣妾定不负陛下,不负大秦百姓。”
成为皇后的芈玉,并未沉溺于后宫的奢华生活。她先是整顿后宫礼制,废除了以往嫔妃争宠时盛行的“进献珍宝”之俗,改为“每月进言”——各宫嫔妃可就宫中事务或民间见闻提出建议,有可行者必有嘉奖。此举不仅杜绝了奢靡之风,还让后宫成为了嬴政了解民情的另一扇窗口。
对于百姓疾苦,芈玉更是挂心。她得知关中地区因水利失修,时常遭遇旱涝灾害,便亲自带着工部工匠前往实地勘察,结合楚地的治水经验,提出了“分渠引流”的方案。嬴政全力支持,派十万民夫开凿新渠,历时两年完工,灌溉良田数千顷,关中百姓感念其恩,私下称此渠为“凤仪渠”。此外,她还力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改良的曲辕犁和水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让大秦的粮仓日渐充盈。
更令人称道的是,芈玉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她向嬴政提议,在咸阳城设立“女学馆”,招收民间及官宦女子入学,教授读书识字、算术历法乃至医术农桑。起初反对之声四起,认为女子读书“有违纲常”,但芈玉亲自撰写《女学策》,阐述“女子亦可为国效力”的道理,还挑选宫中精通技艺的宫女担任女学馆先生。女学馆开设后,短短数年便培养出不少擅长医术、农桑的女子,她们走出咸阳,将知识带到各地,改变了世人对女子的固有认知。
岁月流转,大秦在嬴政与芈玉的携手治理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往来不绝,百姓安居乐业。嬴政常对左右感叹:“朕能有今日之治,皇后之功不可没。”而芈玉始终保持着初心,她依旧会在闲暇时来到工部,与工匠们探讨机关造物,只是如今她的图纸上,不再只有军械,更多的是便民的农具、治水的器械。
多年后,当芈玉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望着脚下繁华的都城,想起初入秦宫时的忐忑与决心,心中百感交集。她从楚地的玲珑小筑走来,历经宫闱风雨,凭借智慧与勇气,不仅赢得了帝王的倾心,更赢得了大秦百姓的爱戴。她的故事,不再是简单的权谋与爱恋传奇,而是一曲女子突破时代桎梏、以才学报效天下的壮歌。楚凤入秦,不仅照亮了深宫,更照亮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自称始皇帝。他深知,芈玉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他决定立芈玉为皇后,让她母仪天下。这个决定在朝中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大臣认为芈玉是楚国人,立她为后不妥。但嬴政力排众议,坚定地说道:“玉儿的才华与品德,足以胜任皇后之位。她为秦国做出的贡献,不输任何一位大臣。”
立后大典当天,咸阳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芈玉身着华丽的皇后礼服,头戴凤冠,一步步走向嬴政。她的脸上带着从容而庄重的笑容,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嬴政亲自上前,握住她的手,将象征皇后权力的玉玺交到她手中。“从今日起,你便是朕的皇后,与朕一同治理这天下。”嬴政的声音坚定而温柔。
成为皇后后,芈玉并没有沉迷于权力与富贵,而是更加努力地辅助嬴政治理国家。她关心百姓疾苦,提出了许多改善民生的建议;她整顿后宫秩序,让后宫变得井然有序;她还鼓励女子学习知识,打破了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在她的影响下,秦朝的社会风气渐渐变得开放,女子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芈玉与嬴政携手并肩,共同开创了秦朝的盛世。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不仅在深宫中站稳了脚跟,还成为了一代传奇皇后。她的故事,在秦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的女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楚凤入秦,不仅带来了权谋与爱恋的传奇,更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变革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