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秘密开展“军事合作”,蚕食周边。
利用陈宫等内线提供的情报,以及糜竺、陈登在徐州的影响力,刘备派关羽、赵云等将以“剿匪”、“巡边”为名,率精干小部队,活跃在小沛与郯城之间的缓冲地带,清剿小股盗匪和吕布的零星哨卡,逐步扩大实际控制区。同时,与当地对吕布不满的豪强武装建立秘密联系,提供少量资助,约定互为奥援。这种“切香肠”式的战术,在不引起吕布主力注意的情况下,悄然壮大了势力。
第五,搞活经济,秘密贸易。
通过糜家的商业网络,孙乾等人设法与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势力辖区开展了秘密贸易,用徐州的特产(如海盐)换取急需的粮食、布匹、生铁等物资,尤其是战马,通过各种渠道,悄悄输入小沛。
刘备本人则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每日奔波劳碌,不是去招贤馆面试人才,就是去屯田点鼓励生产,或是去军营犒劳将士,与民间老者座谈,嘘寒问暖。他的“仁德”名声,随着这一系列扎实的行动,愈发响亮。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备在小沛的红红火火,自然躲不过吕布的耳目。
郯城,温侯府。吕布接到一连串关于小沛动向的密报,越看越气,一把将竹简摔在地上!
“大耳贼!欺人太甚!”吕布暴跳如雷,“借着吊唁陶谦老儿的由头,招兵买马,扩张地盘,这是分明不把我放在眼里!再任其发展下去,小沛就要成了国中之国了!”
陈宫心中暗喜刘备发展迅速,表面却劝道:“主公息怒。刘备虽有些动作,然其根基尚浅,不足为虑。眼下陶谦新丧,各方瞩目,主公若贸然兴兵讨伐,恐落人口实,谓主公不能容人。不若暂缓一时,待其骄纵,再以雷霆之势击之。”
张辽也道:“军师言之有理。我军新得休整,不宜妄动。可加强边境戒备,遏制其扩张即可。”
吕布虽然怒气难平,但也知道此时并非动手良机,只好强压怒火,下令加强对小沛方向的封锁和监视。
就这样,在陶谦死后这段权力真空的敏感时期,刘备集团抓住宝贵的窗口期,如同滚雪球一般,实力飞速增长。小沛,这个原本的临时落脚点,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和未来争夺徐州的强大前进基地。
但所有人都明白,眼前的繁荣和发展,是建立在与吕布脆弱平衡之上的。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更加惨烈的争夺,将瞬间爆发。刘备招的每一兵,买的每一马,积的每一粒粮,都是在为那场注定要到来的决战,增添一份筹码。
乱世求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刘备,已经做好了全力一搏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