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军悻悻北返,留下满目疮痍的徐州和一片劫后余生的庆幸。郯城内外,锣鼓喧天,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在这场胜利中,声望达到顶峰的,无疑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刘备。
然而,表面的欢庆之下,暗流汹涌。徐州真正的权力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剧变。
曹操退兵后,老迈的徐州牧陶谦,因连番惊吓和操劳,病情急剧恶化,已到了弥留之际。州牧府内,药石无灵,气氛凝重。
这一日,陶谦强撑病体,召集州中重要官员、将领以及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至榻前,进行最后的嘱托。室内,徐州本土派系的代表如曹豹、糜竺、陈登等人,以及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分列两旁,神色各异。
陶谦躺在榻上,气若游丝,紧紧握住侍立床边的刘备的手,老泪纵横,用尽最后的力气,断断续续地说道:
“玄德公……谦……命不久矣。徐州……乃四战之地,非雄主不能守。吾子……才德皆不足……以继大业。观天下英雄,唯公仁德……着于四海,能保此一方……百姓。谦……三思矣,今日……决意将徐州……托付于公!万望公……勿再推辞!救徐州……百万生灵……于水火!谦……死亦瞑目矣!”
说完,他颤抖着手指向案几上的徐州牧印绶,目光充满恳求与期待,随即溘然长逝。
“陶公!”
“使君!”
满室皆惊,随即响起一片悲声。陶谦,这位治理徐州多年的老臣,在将州牧重任托付给刘备后,终于撒手人寰。
陶谦一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备身上,以及那方象征着徐州最高权力的印绶。
刘备扑在陶谦身上,放声痛哭,悲切之情,感人肺腑。他边哭边道:“陶公!何至于此!备德薄,安敢担此重任!徐州之事,当由公子与诸位贤良共议啊!”
这时,陶谦临终前安排好的“托孤戏码”正式上演。徐州别驾糜竺,率先出列,跪拜于地,朗声道:“陶使君遗命,乃为徐州百万生灵计!玄德公仁德,天下共知,徐州非公不能安也!竺等,愿奉玄德公为主,共保徐州!请玄德公以大局为重,万勿推辞!”
紧接着,与刘备交好、且看清形势的陈登等人也纷纷跪拜:“请玄德公继任州牧,保境安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以曹豹为首的部分徐州本土武将,脸色铁青,眼神中充满不甘和疑虑。他们世代在徐州为将,岂愿轻易屈居于一个外来者之下?但陶谦遗命在前,糜竺、陈登等文官大族已表态支持,加上刘备有关、张、赵等猛将和解围之大功,他们一时也不敢公然反对,只能沉默不语,冷眼旁观。
关羽、张飞见状,心中焦急,生怕大哥再次推辞,错失良机。张飞更是急得直搓手,恨不得替刘备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