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目光望向亭外洛阳的万家灯火,语气变得深沉:“经此一役,我们也该明白,商场如战场,甚至比战场更复杂。往后,这样的风浪恐怕不会少。我们虽暂居上游,但需居安思危。”
赵云收敛笑容,郑重地点点头:“师姐说得对!咱们不能得意忘形。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呢!”
“嗯。”蔡琰沉吟道,“当下有几件事需抓紧办理。第一,工坊产能已近极限,需尽快物色新址,扩建工坊,招募和培训更多工匠,但不能因求快而降低品质。”
“这个交给我!”赵云拍胸脯,“我明天就去找地方!”
“第二,”蔡琰继续道,“经此风波,‘云琰纸’名声在外,恐有更多势力觊觎。我们要趁势,将生意做得更稳、更广。一方面,与荀先生保持沟通,推动官用纸张标准早日落地,这是长治久安之策。另一方面,可尝试与信誉好的大商号合作,将纸张销往洛阳之外,分散风险。”
“好主意!不能光在洛阳这一棵树上吊死!”赵云表示赞同。
“第三,”蔡琰看向赵云,眼中带着一丝狡黠,“也是时候,清理一下门户了。”
赵云一愣:“清理门户?”
“嗯。”蔡琰点点头,“工坊规模扩大,人员繁杂,难保没有第二个‘李四’。需立下更严格的规矩,明确奖罚,对忠心能干的,要重赏;对心怀鬼胎的,要清除。此外,核心工艺的保密,需更加严密,可分步骤、分车间操作,避免秘方集中泄露。”
“明白!”赵云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这事我来办!保证把工坊管得铁桶一般!”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对未来充满了规划和期待。
如今的“云琰纸坊”,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蜗居小巷、艰难求存的小作坊。它已经成长为洛阳城乃至整个东汉王朝造纸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它拥有的不仅是财富,更是技术、声誉和一张初步织就的人脉网络。
然而,正如蔡琰所说,站得越高,风越大。洛阳纸业的新格局已然奠定,但更大的舞台和更严峻的挑战,也即将来临。朝廷的权力斗争、天下的风云变幻,都不会让这一方小小的纸坊永远偏安一隅。
但无论如何,此刻的赵云和蔡琰,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并为下一段征程,积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