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本应是青春肆意、活力四射的年纪,可小杨却像被一层无形的纱笼罩,渐渐变得内向起来。这其中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场场考试、一次次挫折和内心的挣扎交织而成。
小杨在高一期末考试时,原本抱着极大的期待,想要在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证明自己的实力。然而,物理考试中的那道难题,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尽管他绞尽脑汁,最终在考试结束前勉强找到了解题思路,但心里始终没底。
成绩公布那天,小杨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成绩单。当看到物理成绩比预期低了不少时,他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原本在班级里还算活跃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每当同学们讨论考试成绩时,他总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生怕别人问起他的物理成绩。
“小杨,你这次物理没考好呀,是不是没好好复习?”同桌小张关切地问道。
小杨低着头,小声地说:“我复习了,就是那道题太难了,我差点没做出来。”
小张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灰心,下次再努力,你其他科目都考得不错呢。”
虽然小张的安慰让小杨心里好受了一些,但物理考试的失利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开始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害怕老师提问到自己,害怕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不足。
随着物理考试的阴影逐渐蔓延,小杨开始对自己进行全面否定。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不如别人聪明,不如别人努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适合学习。
“我是不是真的比别人笨?为什么别人能轻松解决的问题,我却要费那么大的劲?”小杨常常在心里这样问自己。
这种自我否定让小杨变得越来越自卑,他不再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不再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每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时,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却不敢融入其中。
有一次,班级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准备着。小杨却犹豫不决,他害怕自己会在活动中出丑,害怕同学们会嘲笑他。最终,他找了个借口,没有参加这次活动。
“小杨,你怎么没来参加活动呀?大家都很想你。”活动结束后,班长给小杨发消息问道。
小杨看着手机上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他回复道:“我有点不舒服,就没去。”
班长回复道:“好吧,那下次活动你一定要来哦,大家都很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