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京去的路,越来越热闹。官道上车马不绝,有进京赶考的书生,有押送货物的商队,还有穿着官服的轿子,一路鸣锣开道,把诗诗吓得直往马车里缩:“这些当官的架子真大,比瑞王还威风!”
灵月笑着安抚她:“京城是天子脚下,规矩多,咱们小心些就是。”
到了北京城,那气派果然不同凡响。城墙又高又厚,朱漆大门上的铜钉比拳头还大,守城的卫兵穿着铠甲,腰佩长刀,眼神严肃得像庙里的门神。诗诗扒着马车帘偷偷看,被卫兵瞪了一眼,吓得赶紧缩回头,小声说:“比丽江的守卫凶多了。”
我们在崇文门附近找了家客栈,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老板是个旗人老太太,说话带着京腔:“几位客官打哪儿来?要我说,咱北京的烤鸭,那才叫一绝,外酥里嫩,配上薄饼和甜面酱,嘿,绝了!”
诗诗一听烤鸭就流口水,拉着我们直奔全聚德。店里的烤鸭果然名不虚传,师傅当着面片鸭,刀工利落,片下来的鸭皮油光锃亮,像撒了层金粉。诗诗卷了个饼,塞得满嘴都是,含糊不清地说:“比西安的肉夹馍还香!就是有点腻。”
老太太说得没错,配着酸黄瓜和葱丝,果然解腻。
第二天,我们去逛故宫。一进午门,诗诗就被金水桥和太和殿震住了,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这房子也太大了!比瑞王府气派一百倍!皇帝住这儿,会不会迷路啊?”
导游是个戴瓜皮帽的老爷子,捋着胡子笑:“小姑娘真会开玩笑。这故宫有九千多间房,别说皇帝了,就是太监宫女,也未必能认全。”
我们跟着导游往前走,太和殿的金銮宝座闪着金光,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庄严肃穆,御花园的假山怪石嶙峋。诗诗指着一块刻着龙的石柱:“这龙雕得真像,比我们在黄山看到的奇石还威风!”
正看得起劲,突然看到一群人围着个孩子,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旁边的妈妈急得直跺脚:“小宝!你别急啊!娘这就带你找爸爸!”
原来这家人是来旅游的,孩子贪玩跑丢了,夫妻俩找了半天没找到,急得快哭了。诗诗拉着孩子的手,掏出块烤鸭酥:“小弟弟,别哭了,吃点东西。你记得爸爸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
孩子抽泣着说:“爸爸……穿蓝布衫……戴黑帽子……”
苏砚立刻说:“我们分头找!灵月和诗诗带孩子在原地等,我和林飞往东边找,白老往西边找,找到后在这里汇合!”
我们兵分三路,在故宫里穿梭。故宫太大了,红墙黄瓦长得都一样,转得人头晕。诗诗怕孩子再哭,给她讲在西双版纳救小象的故事,孩子听得入了迷,眼泪渐渐停了。
没过半个时辰,苏砚在珍宝馆附近找到了孩子的爸爸,他正急得团团转,看到孩子,一把抱起来,眼泪都下来了:“你这小兔崽子,吓死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