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974章 闺智之二《雄略》17 晏恭人

第974章 闺智之二《雄略》17 晏恭人(1 / 1)

晏恭人:宋代“守寨女神”!散财聚勇保乡邻,巾帼守土护万命

晏氏是宁化人,嫁给了福州的曾家。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始终没有改嫁。宋绍定年间,盗贼大规模作乱,晏氏带领乡人依靠山势修筑营寨,召集家中的佃农和家丁,对他们说:“你们的衣食都靠我们家供给,现在该感念主母的恩情,各自拼死效力!如果守不住营寨,就先杀了我!”说着,她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和财物,全部分给众人,佃农和家丁们无不感动振奋。

晏氏亲自擂鼓助威,让丫鬟们敲响金器指挥作战。盗贼被打得节节败退、四散而逃,周边乡亲纷纷带着家人前来营寨投奔。晏氏拿出自家的粮食,接济那些粮食不够的人,还扩建营寨,将众人编为队列,互相支援呼应。盗贼多次来攻都没能攻破,最终保全了数以万计的老幼性命。此事传到朝廷后,晏氏被封为“恭人”,赏赐了霞帔,她的儿子也被补授为承信郎。

冯梦龙点评:

汉武帝曾说:“我要是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还会担心匈奴吗!”其实,何必非要廉颇、李牧呢?如果真能让李侃妻、晏恭人这样的人负责防守,邵续女、崔宁妾这样的人率军作战,刘太妃担任主帅,平阳昭公主担任副将,邓曼、冼氏担任参军,荀崧的女儿荀灌担任巡逻将领,即便横扫天下也不在话下!

唐代大历年间,杨子琳袭击并占据了成都,崔宁多次率军抵抗都陷入劣势。崔宁的小妾任氏身材高大、果断干练,她拿出十万家产招募勇士,短短两夜就召集了上千人。任氏亲自编排队伍、任命军官,亲手指挥军队逼近杨子琳,杨子琳最终被迫弃城而逃,军队自行溃散。

荀崧的小女儿荀灌,有着非凡的气节。荀崧镇守襄城时,被杜曾率军围困,兵力薄弱、粮草断绝,想向旧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却找不到突围的办法。当时荀灌只有十三岁,她率领几十名勇士,趁夜翻越城墙突围。盗贼追击得十分急迫,荀灌一边作战一边撤退,最终成功脱险。她亲自前往石览军中求救,又替父亲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军。盗贼听说援军即将到来,只好撤兵逃走。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以“恩义聚力+散财激励+同心守土”,靠勇气与智慧保全乡邻

晏恭人及任氏、荀灌能成功破局,核心逻辑是“以恩义为纽带凝聚人心,用财物激励斗志,结合地形或突围求援的策略,调动一切可利用力量,抵御外敌、守护家园”:

- 晏恭人:靠“主仆恩义”动员佃农,散尽家财激发士气,筑寨编伍形成防御体系,以“击鼓督战+互相援应”的方式击退盗贼;

- 崔宁妾任氏:以家产为资本快速募兵,亲自整军指挥,用“主动逼敌”的攻势打破被动局面,逼退敌军;

- 荀灌: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少年之身突围求援,靠“勇闯重围+借力外援”的方式,化解襄城被围的绝境。

二、核心启示:恩义聚人心,危难见担当;智勇结合能破局,巾帼亦可定乾坤

这种“以义聚力、以财激勇、以智破局”的思路,对现代危机应对、团队凝聚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凝聚人心\/恩义为基:平时积累的恩义,是危难时最坚实的纽带。晏恭人靠“供养之恩”动员佃农,说明“真心相待、互惠互利,才能在关键时同心同德”;

- 激励之道\/务实为先:光靠情怀不够,还要有实际激励。晏恭人、任氏都拿出家产犒赏或招募勇士,提醒我们:“物质激励能快速激发行动力,情怀与务实结合更高效”;

- 危机应对\/智勇双全:面对绝境,要么坚守巧防,要么主动破局。晏恭人筑寨坚守,荀灌突围求援,说明“根据局势选对策略,才能化险为夷”;

- 担当无界\/不分长幼性别:晏恭人是寡妇,任氏是妾室,荀灌仅十三岁,却都在危难时挺身而出,说明“担当与身份、年龄、性别无关,有勇气有智慧就能成为核心”。

简单说就是:“恩义织成防护网,财帛化作冲锋号。危难面前勇担当,智勇双全能安邦。”

【原文】晏恭人

晏氏,宁化人,嫁福之曾氏。夫死,守幼子不嫁。宋绍定间,寇大举,晏依山为砦,召田丁谕曰:“汝曹衣食吾家,可念主母,各当用命,不胜,即杀我!”因解藏橐悉散与之,田丁莫不感奋。晏自捶鼓,令诸婢鸣金。贼退散,乡人挈家归砦者甚众。晏以家粮助不给者,拓砦为伍,互相援应,贼弗能攻,全活老幼以数万计。事闻,封恭人,赐寇帔,补其子承信郎。

汉天子曰:“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虽然,何必颇、牧,诚得李侃妇、晏恭人以守,邵续女、崔宁妾以战,刘太妃为上将,平阳昭公主副之,邓曼、冼氏为参军,荀崧女为游奕使,虽方行天下可也!大历中,杨子琳袭成都,据之,崔宁屡战力屈。宁妾任氏魁伟果干,出家财十万募勇士,信宿间得千人,设队伍将校,手自麾兵,以逼子琳,琳拔城自溃。荀崧小女灌,有奇节。崧守襄城,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且战且走,卒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救至,遂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