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844章 兵智之三《诡道》14 韦孝宽&岳飞&种世衡

第844章 兵智之三《诡道》14 韦孝宽&岳飞&种世衡(2 / 2)

三人能不战而胜,核心逻辑高度一致:“不拼兵力硬刚,靠‘抓住矛盾+伪造证据+精准渗透’,瓦解对手内部信任,除掉关键人物”:

- 精准抓矛盾:韦孝宽利用段琛与牛道恒、祖孝征与斛律明月的隔阂;岳飞利用兀术与刘豫的厌恶;种世衡利用元昊对心腹的猜忌,都是从对手内部矛盾入手,让反间计事半功倍;

- 伪造实据:仿笔迹、造蜡书、藏密信、编谣言,用“看似真实”的证据,让对手深信不疑,做出错误判断;

- 连环布局:种世衡用苦肉计考验间谍、用枣龟暗语传递信息、借祭祀除掉天都王,岳飞假认间谍、割股藏信,都是多步骤连环操作,让反间计无懈可击;

- 攻心为上:通过挑拨猜忌、制造误会,让对手内部自相残杀,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削弱甚至消灭敌人。

二、核心启示:遇“劲敌难攻+对手团结”,别硬拼,用“离间攻心+精准用间”取胜

这种“以间破敌、不战而胜”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谈判博弈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联盟+实力强劲”:比如面对竞品联合打压,自身难以硬刚,别盲目对抗。像三人那样:“挖掘竞品联盟内部的利益矛盾(如市场分配、利润分成);伪造‘合作意向’‘利益输送’的假象(如仿笔迹、造蜡书),让竞品互相猜忌;通过第三方‘泄露’假消息(如韦孝宽传谣言),放大矛盾,让联盟瓦解,再逐个突破”;

- 职场攻坚遇“阻力抱团+难以推进”:比如推进项目时,遇到多个阻力方抱团反对,别强行硬推。可以说:“找到阻力方内部的分歧点(如个人利益、意见不合);用‘成果倾斜’‘资源支持’的假象,拉拢部分阻力方;通过公开‘无意’透露‘不同意见’,让阻力方互相猜忌,瓦解抱团局面,再推进项目”;

- 谈判博弈遇“对手团结+立场强硬”:比如谈判中对手立场一致、态度强硬,难以突破,别被动妥协。可以说:“分析对手内部的核心利益差异(如关键决策人的诉求不同);伪造‘私下沟通’‘利益让步’的假象,让对手产生猜忌;抓住对手的分歧点精准发力,分化瓦解,争取有利条件”。

简单说就是:“面对劲敌难攻、对手团结的情况,硬拼只会两败俱伤。关键是抓住对手内部矛盾,用‘伪造证据+精准渗透’的方式离间攻心,让对手自乱阵脚,再趁机破局。核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最低成本瓦解敌人,掌握主动权。”

【原文】韦孝宽岳飞种世衡

东魏将段琛据宜阳,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煽诱边民。韦孝宽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书迹,令善学书者习之。因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灯下书者,还令谍人送琛。琛得书,果疑道恒,不用其谋,遂相继被擒。

齐相斛律明月多智用事。孝宽令参军曲岩作谣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摧自崩,槲树不扶自竖。”令谍人广传于邺下。时祖孝征正与明月隙,既闻,复润色奏之,明月竟坐诛。孝宽真熟于用间者!

岳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刘豫,可以间而动。会军中得兀术谍者,飞阳责之曰:“汝非吾军中人张斌耶?吾向遣汝至齐,约诱致四太子,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已许我今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刘豫同谋诛兀术事,因谓谍曰:“吾今贷汝,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刲股纳书,戒勿泄。谍归,以书示兀术。兀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

元昊有腹心将,号野利王、天都王者,各统精兵,最为毒害。种世衡谋欲去之。野利尝令浪里、赏乞、媚娘三人诣世衡乞降。世衡知其诈,曰:“与其杀之,不若因以为间。”留使临税出入,骑从甚宠。有紫山寺僧法崧,世衡察其坚朴可用延致门下,诱令冠带。因出师,以获贼功白于帅府,表授三班阶职,充指挥使。又为力办其家事,凡居事骑从之具,无不备。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待之愈厚。崧既感恩,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子,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边批:苦肉计。械系数十日,极其楚毒,崧终不怨,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有死耳!”居半年,世衡察其不负,为解缚沐浴,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汝无过,聊相试耳。欲使为间,其苦有甚于此者,汝能为我卒不言否?”崧泣允之。世衡乃草野利书,膏蜡致衲衣间,密缝之,仍祝之曰:“此非濒死不得泄。若泄时,当言‘负恩不能成将军之事也’。”又以画龟一幅、枣一蔀遗野利。野利见枣、龟,边批:影“早归”。度必有书,索之。崧目左右,又对“无有”。野利乃封信上元昊。元昊召崧并野利至数百里外,诘问遗书。崧坚执无书,至箠楚极苦,终不说。又数日,私召至其宫,乃令人问之,曰:“不速言,死矣!”崧终不说。乃命曳出斩之,崧乃大号而言曰:“空死,不了将军事矣!吾负将军!吾负将军!”其人急追问之,崧于是褫衲衣,取书进入。边批:书中必以及浪里等三人,使视之而可信。移刻,命崧就馆,而阴遣爱将假为野利使,使世衡。世衡疑是元昊使,未即相见,只令官属日即馆舍劳问。问及兴州左右则详,至野利所部多不悉。边批:可知非野利使。适擒生虏数人,世衡令于隙中密觇之,生虏因言使者姓名,果元昊使。乃引见使者,厚遣之。边批:只觉恶草具进项王使其策未工。世衡度使返,崧即还,而野利报死矣。世衡既杀野利,又欲并去天都,因设祭境上,书祭文于版,述二将相结,有意本朝,悼其垂成而败。其祭文杂纸币中。有虏至,急爇之以归。版字不可遽灭,虏得之以献元昊,天都亦得罪。元昊既失腹心之将,悔恨无及,乃定和议。崧复姓为王嵩,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沈存中《补笔谈》亦载此事,云:“世衡厚遣崧,以军机密事数条与之,曰:‘可以此借手。’临行,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虏地苦寒,以此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即野利王。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其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因疑遇乞,杀之,迁崧于北境,亡归。”事稍异。据《笔谈》则领中书并崧不知,崧胆才壮,似更奇。

世衡又尝以罪怒一悉将,杖其背,僚属为请,皆莫能得。其人杖已,即奔元昊,元昊甚亲信之。岁余,尽得其机密以归。乃知世衡能用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