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833章 兵智之三《诡道》03 斗伯比&季梁

第833章 兵智之三《诡道》03 斗伯比&季梁(1 / 2)

斗伯比&季梁:春秋“诱敌VS识诱双雄”!一设羸师诱敌,一慧眼破局,正邪博弈见真章

楚武王想攻打随国,先派人去求和,自己则率军驻扎在瑕地等待时机。随国派少师(官名)去主持和谈。楚国的斗伯比献计:“我们在汉水以东一直没能得志,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总是炫耀三军武力,用威势逼迫周边国家,他们害怕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很难图谋。汉水以东的国家里,随国最大,要是随国变得骄傲自大,肯定会抛弃周边小国;小国离心离德,对楚国才有利。少师在随国很受宠信,咱们可以故意让军队装作疲弱不堪的样子,让他更加骄傲。”

少师回到随国后,果然请求率军追击楚军。随国的季梁立刻劝阻:“楚国故意示弱,明显是在引诱我们上钩啊!”随侯听从了季梁的建议,停止了追击。

冯梦龙点评:当时要是没有季梁,随国差点就中了楚国的圈套。楚国的子反说过:“包围敌人时,要让战马衔着木棍喂食(不让马嘶鸣),派肥壮的士兵去应对访客,故意装作实力雄厚。”所以凡是故意示弱的,都是在引诱对手。

再看两个类似的例子:汉朝军队乘胜追击匈奴,汉高祖刘邦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上谷,派人去侦察。冒顿把精锐士兵、肥壮牛马都藏了起来,只让侦察兵看到老弱士兵和瘦弱牲畜。先后派去的十个使者,回来都报告说匈奴可以攻打。刘邦又派刘敬去侦察,刘敬回来禀报:“两国交战,本该炫耀自己的优势。可我去了之后,只看到瘦弱的老弱和牲畜,这肯定是故意暴露短板,埋伏奇兵想抢占先机。我觉得匈奴不能打。”刘邦不听,结果果然在白登被匈奴包围。

武则天时期,契丹的李尽忠、孙万荣攻破营州后,把几百名汉朝俘虏关在地牢里。听说麻仁节等人率领大军赶来,就让看守欺骗俘虏:“我们家人又饿又冷,实在活不下去了,等朝廷大军一到就投降。”有一天,把俘虏们带出来,给他们喝粥,安慰说:“我们缺粮养不起你们,又不忍心杀了你们,放你们回去怎么样?”俘虏们都跪地求饶,于是被释放。俘虏们回到幽州,把情况详细告诉了官军,士兵们听说后,都争相想要率先进军。到了黄銮峪,契丹人又让老人去投靠官军,还在路边丢弃了老牛瘦马。麻仁节等人放弃了步兵,率领骑兵率先挺进。契丹人设下埋伏,半路截击,活捉了麻仁节等人,官军全军覆没。这两件事和楚国诱敌的计策如出一辙。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 “示弱诱敌 + 冲动决策” 困局,关键在 “示短藏长 VS 反向验证”

- 诱敌者的底层套路(斗伯比、冒顿、契丹)

精准拿捏人性弱点:利用对手 “骄傲自满”(少师)、“贪功冒进”(刘邦、麻仁节)的心理,用 “示弱” 降低其警惕;

示短藏长造假象:故意暴露短板(羸师、老弱、缺粮),隐藏核心实力(精锐、伏兵、埋伏圈),让对手误判局势;

引导冲动决策:通过 “可轻易取胜” 的假象(追败军、打弱敌、捡功劳),引诱对手放弃理性思考,盲目行动。

- 破局者的核心逻辑(季梁、刘敬)

反向推理戳假象:遵循 “反常必有妖” 原则 —— 两国对立时,本该炫肌肉却故意露短板,必然藏有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