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736章 语智之一《辩才》03 虞卿

第736章 语智之一《辩才》03 虞卿(2 / 2)

1.先戳穿“求和派”的核心谎言:楼缓拿“不割地会被秦国再打、被天下瓜分”恐吓赵王,虞卿直接拆穿——“割地既保不住短期安全(楼缓自己都保证不了秦国不打),还会加速长期灭亡(地尽则国亡)”,把“求和”的“短期好处”彻底否定;

2.给出“拒割”的可行替代方案:不是硬扛,而是“以地联齐抗秦”——利用齐国与秦国的仇恨,把“送给秦国的六城”变成“拉拢盟友的筹码”,既避免“弱己强秦”,还能“结三国之亲”反转处境,让“拒割”从“死扛”变成“有策略的反击”;

3.抓住“秦国的软肋”与“赵国的底线”:明确“秦国已打累,兵力空虚”是软肋,“赵国地有限、秦贪心无限”是底线,反复强调“割地是自杀,联齐是破局”,让赵王看清“求和=慢性死亡,抗秦=尚有生机”。

二、核心启示:遇“‘妥协让利’vs‘坚持反击’”的困境,别慌,用“算透‘短期代价’与‘长期利益’的账”破局

这种“不被短期压力吓住,算清战略得失”的思路,对现在应对“妥协还是反击”的困境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忍气吞声’vs‘据理力争’”的纠结:比如同事抢你功劳,领导还偏袒他,你纠结“忍了怕吃亏,争了怕穿小鞋”。像虞卿那样算账——“忍了”会让同事变本加厉、领导觉得你好欺负,长期丢的是“个人价值和职场口碑”;“争了”不是吵架,而是找机会向领导摆证据(比如项目进度记录、你的方案原稿),说明自己的贡献,短期可能有小摩擦,长期能保住“劳动成果和职场尊严”,比忍气吞声划算;

- 商业遇“‘降价让利’vs‘差异化反击’”的焦虑:比如竞品打价格战,你纠结“跟着降会亏,不降会丢客户”。像虞卿“联齐抗秦”那样找破局点——不跟着降价,而是推出“差异化服务”(比如免费售后、定制化方案),把“本要让利的成本”花在“提升客户体验”上,短期可能丢部分价格敏感客户,长期能留住“看重价值的优质客户”,还能避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死循环;

- 生活遇“‘妥协让步’vs‘守住底线’”的矛盾:比如朋友总找你借钱不还,你纠结“催债怕伤感情,不催自己吃亏”。像虞卿那样算底线——“妥协”会让朋友觉得你好拿捏,不断透支你的信任和钱包,长期丢的是“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财务安全”;“守住底线”不是撕破脸,而是坦诚沟通(比如“我最近也需要用钱,你之前借的能不能先还一部分”),短期可能有点尴尬,长期能让朋友明白“借钱要还”,反而能维持“有边界的健康友情”。

简单说就是:“遇到要‘妥协让利’的困境时,别光看短期的‘怕麻烦、怕损失’,先算清‘妥协后会不会更糟’‘有没有替代方案’‘长期会不会丢更重要的东西’。只要有破局的办法,就别轻易选‘慢性自杀’式的妥协,守住底线、找对策略,反而能扭转局面。”

【原文】虞卿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官于鲁,病死,妇人为之自杀于房中者二八人,其母闻之,不哭也。相室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是人不随。今死而妇人为死者十六人。若是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故从母言之,为贤母也;从妇言之,必不免于妒妇也。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而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

王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今秦来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昔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释韩、魏而独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启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不取于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以敢任也!”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虞卿曰:“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更割其内而媾?今媾,楼缓又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虽割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陛而媾也。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城;赵虽不能守,亦不至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今楼缓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地尽矣。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予,则是弃前资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且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故曰:此饰说也,王必勿与!”王曰:“诺。”

楼缓闻之,入见于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之。楼缓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我将因强而乘弱。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在于秦矣。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而瓜分之。边批:主连衡者皆持此说为恐吓,却被虞卿喝破。赵且亡,何秦之图?王以此断之,勿复计也!”虞卿闻之,又入见王曰:“危矣,楼子之为秦也!夫赵兵困于秦,又割地为和,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心哉!不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六城,并力而西击秦也。齐之听王,不待辩之毕也。是王失于齐,而取偿于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从来议割地之失,未有痛切快畅于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