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734章 语智之一《辩才》01 子贡

第734章 语智之一《辩才》01 子贡(2 / 2)

子贡先跑到齐国,找到田常说:“你打鲁国就是犯傻!鲁国这地方,城墙又薄又矮,土地又窄又贫瘠,国君愚蠢不仁,大臣虚伪没用,老百姓还怕打仗,根本没法打。你不如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广阔肥沃,盔甲崭新坚固,士兵精锐吃饱喝足,还有能臣守着,多好打啊!”田常气得脸都青了:“你说难打的,别人觉得容易;你说容易打的,别人觉得难。你这是故意耍我?”

子贡淡定回应:“我听说‘忧内的人该打强国,忧外的人该打弱国’。你现在打鲁国,打赢了只会让齐王更骄傲,让其他大臣更有权势,你啥好处都捞不到,还会被齐王疏远。到时候齐王骄傲放纵,大臣争权夺利,你在齐国就危险了!但打吴国就不一样,打输了,士兵战死、大臣势力空虚,没人能跟你作对,你就能趁机掌控齐国;打赢了,功劳全在你,齐王也得依赖你。”田常点点头:“行!但我军队都已经开到鲁国边境了,突然改打吴国,大臣们肯定怀疑我,咋办?”子贡说:“你先按兵不动,我去劝吴王救鲁伐齐,到时候你再出兵迎战,不就名正言顺了?”

子贡接着南下去见吴王,忽悠道:“大王,‘称王的人不能让诸侯灭绝,称霸的人不能有强敌’。现在齐国想吞并鲁国,之后肯定会跟你争霸主之位,这对你太危险了!救鲁能落下好名声,伐齐能捞到实利,既能安抚泗上诸侯,又能教训残暴的齐国、威慑强大的晋国,这可是称霸的好机会啊!”吴王说:“好是好,但我之前跟越国打过仗,把勾践逼到会稽山了。他现在卧薪尝胆,肯定想报复我,我得先打越国再听你的。”

子贡赶紧说:“越国实力还不如鲁国,你放着齐国不打去打越国,等你打完,鲁国早被齐国灭了。你以‘存亡继绝’为旗号,却怕强齐打弱越,这算啥勇气?现在保住越国,能让诸侯觉得你仁义;救鲁伐齐、威慑晋国,诸侯肯定都来朝拜你,霸业就成了!要是你实在怕越国,我去劝勾践出兵跟着你,这样既掏空了越国,又能打着‘诸侯联军’的旗号伐齐,多完美!”吴王听了超开心,派子贡去越国。

越王勾践早就听说子贡的厉害,亲自到郊外迎接,还亲自驾车把他接到住处,恭敬地问:“我们这蛮夷小国,怎么敢劳烦大夫你亲自来?”子贡说:“我劝吴王救鲁伐齐,他本来愿意,但怕你报复,说要先打越国。你现在的处境太危险了!没报仇的心思却让人怀疑,是愚笨;有报仇的心思却让人知道,是危险;计划没实施就泄露,是致命的!”勾践连忙磕头:“我之前不自量力跟吴国打仗,被困在会稽山,仇恨刻进骨髓,就想跟吴王同归于尽!你快帮我想想办法!”

子贡说:“吴王残暴,大臣们都受不了;国家连年打仗,士兵和百姓怨声载道,伍子胥因为劝谏被杀,太宰嚭专权误国。你现在赶紧派兵助战,送重宝讨好他,说些谦卑的话尊重他,他肯定会去伐齐。他打输了,是你的福气;打赢了,肯定会去打晋国,我再去劝晋君联手对付他,吴国必败。到时候吴国精锐耗在齐国,主力困在晋国,你趁机攻打,肯定能灭了吴国!”勾践大喜,送子贡重金宝剑,子贡都没要,回去告诉吴王:“勾践吓得要死,说他能活下来全靠你,根本不敢有二心。”没过几天,越国就派文种带着三千士兵和宝物来助阵,还说勾践要亲自参战。子贡劝吴王:“掏空人家国家还要人家国君亲自出征,这不仁义,你收下军队和宝物,让勾践留在越国就行。”

吴王随后调动九郡兵力伐齐,子贡又马不停蹄去晋国,警告晋君:“吴国和齐国要打仗了,吴国打赢了肯定会来打你,你赶紧整军备战!”晋君吓得赶紧照做。后来吴王在艾陵大败齐军,果然带兵攻打晋国,结果在黄池被晋国打败。越王趁机渡江偷袭吴国,吴王赶紧从晋国撤军,和越国在五湖大战,三战三败,最后被越国围城,夫差被杀,吴国灭亡。越国灭吴三年后,成为霸主。

冯梦龙点评:子贡这一趟出行,保住了鲁国、搅乱了齐国、打败了吴国、威慑了晋国、让越国称霸,十年之内,五个国家都发生了巨变。有人说他简直是纵横家的祖师爷,一点都不像儒家圣贤的弟子风格!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鲁国被伐”死局,关键在“利益操盘+多方制衡”

子贡能靠一张嘴撬动五国,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各方痛点,用利益绑定实现局势翻盘”:

1.抓准核心矛盾,转移冲突焦点:田常的核心矛盾是“内忧(夺权)”而非“外患(伐鲁)”,子贡就把“伐鲁”转化为“伐吴”,让田常通过“弱敌(吴国)”实现“削臣(齐国大臣)”的目的;吴王的核心诉求是“称霸”,子贡就把“救鲁”包装成“称霸跳板”,让他愿意出兵;

2.多方利益绑定,形成制衡链条:让越国“出兵助吴”,既掏空越国、消除吴王顾虑,又为后续“灭吴”埋下伏笔;让晋国“备战防吴”,既牵制吴国兵力,又确保吴国战败;每个国家的行动都能为下一个环节铺路,形成“鲁存→齐乱→吴破→晋威→越霸”的闭环;

3.用“名实双利”说服,直击决策痛点:对吴王说“救鲁为名,伐齐为利”,对田常说“伐吴为权,削臣为实”,对越王说“助吴为虚,灭吴为实”,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话术里看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自然愿意听从安排。

二、核心启示:遇“多方博弈+自身危机”,别慌,用“利益拆解+链条绑定”破局

这种“操盘多方利益、化解自身危机”的思路,对现在应对“职场博弈、商业竞争、多方合作”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部门冲突+自身被夹”:比如两个部门争夺资源,你所在的小组被夹在中间,别硬扛。像子贡那样拆解利益——先找到两个部门的核心诉求(A部门要业绩,b部门要口碑),再提出“合作方案”:A部门负责核心业务,b部门负责宣传推广,最后业绩归A、口碑归b,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协调,既化解冲突,又凸显自身价值;

- 商业遇“同行挤压+客户流失”:比如你公司被同行抢客户,别盲目降价。像子贡“绑定多方”——找到同行的软肋(比如售后差),联合上下游供应商推出“一站式服务”(比如提供免费售后、定制化方案),让客户觉得“选你不仅能买到产品,还能省麻烦”,同时让供应商获得稳定订单,形成“你+供应商+客户”的利益共同体,挤压同行生存空间;

- 生活遇“多方矛盾+难以调和”:比如家人因为房产分配吵得不可开交,别当旁观者。像子贡那样拆解诉求——有人想要现金,有人想要房产,有人想要长期收益,然后提出“折中方案”:房产归想要的人,由他给其他人现金补偿,同时约定“房产后续增值部分,按比例给其他人分红”,让每个人的核心诉求都能得到满足,化解矛盾。

简单说就是:“遇到多方博弈的复杂局面,别只盯着自己的危机,要学会拆解各方的利益痛点。把自己的危机转化为别人的机会,再用利益把多方绑定成‘相互制衡又相互成就’的链条,既能化解自身危机,还能借势实现更大的目标。”

【原文】子贡

吴征会于诸侯。卫侯后至,吴人藩卫侯之舍。子贡说太宰嚭曰:“卫君之来,必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其欲来者,子之党也;其不欲来者,子之仇也。若执卫侯,是堕党而崇仇也。”嚭说乃舍卫君。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边批:正是辩端。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而交日疏于王。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扶泗上诸侯,诛暴齐而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惠然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意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于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面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于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吴与齐将战,彼战而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旨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直是纵横之祖,全不似圣贤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