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特意区分“拙速”和“巧久”:“拙速”是“方法简单但行动快”,至少能抓住时机;“巧久”是“有方法却拖拖拉拉”,再好的思路也会过期。就像路边的酒樽,“快”能喝到酒,“慢”只能干看着——但“快”不是瞎冲,而是像“秋风落霜”那样,找对“规律”的快,才是能解决问题的“捷”。
3.“捷智”的本质:应对变化的“灵变能力”,是智慧的终极体现
真正的“捷智”,不是“提前算准所有事”,而是“遇到突发情况能灵活应对”——就像能“返风灭火”的人,不是能阻止火灾,而是能在火灾中找到破局办法。这种“不被变化困住”的灵变,比“按部就班的聪明”更重要,也是“智慧”和“愚笨”的核心差距。
二、核心启示:不管做事还是成长,都要“定长远+练敏捷”,双管齐下
《捷智部总序》的智慧,对个人成长、职场做事、应对危机都极具指导意义:
- 做规划:别只画“百年大饼”,先想“第一步怎么快速落地”
很多人做规划,只敢想“三年后要怎样”,却没想“明天第一步该做什么”——结果规划成了“空谈”。不如学“捷智”思路:比如想“三年后成为行业专家”(长远),先确定“本周要读完一本专业书、下周要和一位前辈聊一次”(敏捷落地)。每一步“快速推进”,才能把“长远目标”慢慢变成现实。
- 遇突发:别慌着“躲”或“硬冲”,先找“能破局的巧办法”
遇到突发问题(如项目临时改需求、生活中突发意外),别像愚者那样“要么乱做要么逃避”。可先问自己:“这件事的‘风’和‘火’在哪?有没有办法‘转个方向’解决?”比如项目改需求,别慌着加班赶工,先和甲方确认“核心改动点”,再调整优先级——用“巧劲”替代“蛮干”,才是“捷智”的应对方式。
- 练能力:别只练“按流程做事”,更要练“应对变化的灵变”
很多人习惯“按模板做事”,一旦遇到意外就慌了——这就是缺了“捷智”。日常可以刻意练“灵变”:比如汇报工作,除了准备常规ppt,再想1-2个“简化版讲法”(应对时间不够的情况);比如出差,提前查好“备选路线”(应对交通延误)。多做“应对变化的准备”,才能慢慢养成“敏捷反应”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想做成事,既要能‘看长远’定方向,又要能‘快反应’抓时机,还要能‘巧应对’破变化——缺了哪一样,都成不了真正的‘智者’。”
【原文】捷智部总序
冯子曰: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