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582章 术智之三《权奇》19 陈霁岩

第582章 术智之三《权奇》19 陈霁岩(1 / 2)

陈霁岩:明朝“务实型知州”!缓节奏降马价,以“逆向操作”解俵马难题

明朝“俵马”(官府按规定征购马匹)时,要求马匹必须高三尺八寸、牙齿少(年轻)且体型肥壮才算合格。开州及周边州县没有能繁殖出合格马驹的牧场,必须从外地马贩手里买马后再上交。

开州地处各县中间,外地马贩过来时,先被周边州县拦截,把好马买光了,剩下的才会送到开州。之前的州官急着完成俵马任务,催得特别紧,负责买马的“马头”(中间人)常被鞭打,马价也被炒得极高,结果越急越难完成任务。

陈霁岩担任开州知州后,摸清了其中门道,故意放缓办事节奏。他等所有马贩都到齐了,才出示公文开始验马。验马前一天,他把马头们叫到大堂,当面问:“其他县已经开始买马交差了,你们知道吧?”马头们都磕头回答:“知道。”陈霁岩又悄悄叮嘱:“我心里其实很急,但明天验马时,咱们要装出不着急的样子,你们懂我的意思吧?”马头们连忙磕头感谢后离开。

第二天,马贩们跟着马头带马过来,有的马高达四尺(远超标准),陈霁岩却下令不用,还说:“马的高低怕对比,宁可矮一寸,我会写文书给太仆寺(管马匹的机构),就说这些是本地繁殖的马驹,标准可以放宽些。”马贩们连忙求情,希望再宽限三天,去临濮的马市买,更容易找到合格的。陈霁岩答应了,没责怪任何人就散了场。

马贩们见开州官府不着急买马,反而没了底气,纷纷愿意低价卖马,结果两天就完成了俵马任务。其他州县抢着买高规格的马,还急着提前交差,想求朝廷保荐,马价被炒到四五十两银子一匹;而开州买马,每匹不超过二十多两银子。

冯梦龙点评:真心为百姓办事、做实事惠及民众的官员,必然会把“求保荐”这种个人利益放在一边。真正擅长获得保荐的人,从不会主动去求;那些主动求保荐的,反而得不到。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解决俵马难题,关键在“逆节奏+控预期”,以“不着急”破“卖方垄断”

陈霁岩能低价高效完成任务,核心逻辑是“精准破解‘卖方主导’的市场困境,用‘节奏把控’扭转议价权”,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困境本质:“州县急买+马贩惜售”致马价暴涨,需“降需求紧迫感”破局

他明白,之前的难题源于“周边州县抢马”让马贩掌握主动权,“州官急催”又加剧了“求购方恐慌”,马贩趁机抬价。因此,破解关键不是“比其他县更急”,而是反其道而行——通过“放缓节奏、装不着急”,消除马贩的“稀缺预期”,让卖方从“惜售抬价”转为“担心卖不出去”。

2.用“双重操作”控预期:对内统一“不急”口径,对外释放“低标准”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