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82章 胆智之一《威克》13 苏不韦

第482章 胆智之一《威克》13 苏不韦(2 / 2)

苏不韦能完成复仇大业,吴起、苏秦能死后复仇,核心靠两个关键:

1.隐忍蓄力,找准时机:苏不韦藏母避祸、改头换面,花多年时间等待机会,从地道刺杀到挖坟报复,每一步都精心布局;吴起利用楚悼王尸体,苏秦死前设下圈套,都是抓住了对手的要害和局势的关键,用智慧借力复仇。

2.不计生死,执念成势:苏不韦为复仇放弃安稳生活,把生死抛在脑后,这种“不报不休”的执念让他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吴起、苏秦即便面临死亡,也能冷静谋划,用自己的尸体作为复仇的筹码,将执念转化为精准的计谋。

这就像面对深仇大恨或致命危机,不能冲动行事,要先隐忍蓄力,找准对手的软肋和可借力的局势,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让复仇的目标达成,本质是“隐忍+狠绝+智谋”的结合。

二、核心启示:遇“深仇\/绝境”,别冲动,用““忍+谋””破局

苏不韦、吴起、苏秦的复仇思路,抛开复仇本身的极端性,对现在应对绝境、解决棘手问题有借鉴意义:

- 面对“强大对手的打压”:如果暂时不是对手的对手,别硬碰硬,先隐藏实力、积累力量,等待对手露出破绽的时机,再精准出击,一击制敌;

- 陷入“致命危机”:即便身处绝境,也别慌乱,要冷静分析局势,找到可利用的资源(如他人的利益诉求、规则漏洞),哪怕付出一定代价,也要为自己争取转机;

- 处理“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果已经遭受重大损失,别沉溺于痛苦,要思考如何最大化降低损失,甚至利用现有局面“反击”,让造成损失的人付出代价。

简单说就是:“遇到深仇大恨或致命绝境,别一时冲动毁了自己。要学会隐忍蓄力,用智慧谋划布局,哪怕付出巨大代价,也要找准时机达成目标,这才是绝境中的破局之道。”

【原文】苏不韦

东汉苏不韦,父谦,尝为司隶校尉,暠挟私忿论杀。不韦时年十八,载丧归乡,瘗而不葬,仰天叹曰:“伍子胥独何人也!”遂藏母武都山中,边批:要紧。变姓名,尽以家财募剑客,邀暠于诸陵间,不值。久之,暠迁大司农。时右校刍廥在寺北垣下,不韦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伏匿,如是则经月,遂达暠寝室。出其床下,会暠如厕,杀其妾及小儿,留书而去。边批:好汉!暠大惊,自是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不韦知其有备,即日夜驰至魏郡,掘其父阜冢,取阜头以祭父,又标之市曰:“李暠父头。”暠心痛不敢言,愤恚呕血死。不韦于是行丧,改葬父。

郭林父论曰:“子胥犹见用强吴,凭阖闾之威,而苏子力止匹夫,功隆重千乘,比子胥尤过云。”子犹曰:“李暠私忿不戢,辱及墓骨,妻子为戮,身亦随之,为天下笑,可谓大愚!然能以私忿杀其父,而竟不能以官法治其子,何也?将侠士善藏,始皇之威,犹不行于博浪,况他人乎?顾子房事秘,无可物色,而兹留书标市,显行其意,莫得而谁何之,不独过子胥,且过子房矣!东汉尚节义,或怜其志节而庇护之未可知。要之一夫含痛,不报不休,死生非所急也。不韦真杰士哉!”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即位,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家。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之,不死,殊而走。齐王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若起与秦,身死而能以术自报其仇,智更足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