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逻辑:治理顽疾,需“宽严相济+果断胆魄”
吕公弼和张咏能镇住地方、整顿秩序,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
1.“宽严适度”是治理的核心:吕公弼平时执政宽松,但在面对公然抗法的士兵时,绝不姑息;张咏对小错严惩,是为了以儆效尤,防止小恶酿成大患。治理不是一味宽松或严苛,而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手段,才能服众;
2.“果断胆魄”是立威的关键:面对嚣张跋扈的下属和顽劣的罪犯,两人都不犹豫,当场用雷霆手段处置,既震慑了其他人,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要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根本镇不住那些无视规则的人。
这就像现在管理混乱的团队或地区,光靠温和劝导没用,必须在关键时候拿出魄力,用明确的奖惩和果断的行动树立规则,才能扭转局面,本质是“恩威并施+敢作敢为”的思路。
二、核心启示:遇“顽劣难管\/秩序混乱”,别纵容,用“敢出手+明是非”破局
吕公弼和张咏的治理思路,放现在管理、社会治理等场景中仍有借鉴意义:
- 管理中遇“嚣张跋扈的下属”:如果下属公然违反规则、挑衅权威,别一味忍让,要按制度严肃处理,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让其他人明白规则不可触碰;
- 应对“小错不断的行为”:比如有人频繁犯小错,觉得“无关紧要”,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教育,点明“小错积累成大错”的危害,防止风气恶化;
- 治理“秩序混乱的环境”:如果某个区域或群体秩序混乱,要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制定明确的规则,也要有执行规则的魄力,对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才能逐步恢复秩序。
简单说就是:“面对顽劣难管、秩序混乱的情况,不能心慈手软、纵容放任。要明辨是非,在该出手的时候果断出手,用雷霆手段树立规则权威,才能有效整顿局面。”
【原文】吕公弼张咏
公弼,夷简子,其治成都,治尚宽,人嫌其少威断。适有营卒犯法,当杖,扞不受,曰:“宁以剑死!”公弼曰:“杖者国法,剑者自请。”为杖而后斩之,军府肃然。
张咏在崇阳,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咏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咏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咏知益州时,尝有小吏忤咏,咏械其颈。吏恚曰:“枷即易,脱即难!”咏曰:“脱亦何难!”即就枷斩之。吏俱悚惧。
若无此等胆决,强横小人,何所不至!
贼有杀耕牛逃亡者,公许自首。拘其母,十日不出,释之;再拘其妻,一宿而来。公断曰:“拘母十夜,留妻一宿,倚门之望何疏!结发之情何厚!”就市斩之。于是首身者继至,并遣归业。
袁了凡曰:“宋世驭守令之宽,每以格外行事,法外杀人。故不肖者或纵其恶,而豪杰亦往往得借以行其志。今守令之权渐消,自笞十至杖百仅得专决,而徒一年以上,必申请待报,往返详驳,经旬累月。于是文案益繁,而狴犴之淹系者亦多矣!”子犹曰:“自雕虫取士,资格困人,原未尝搜豪杰而汰不肖,安得不轻其权乎?吾于是益思汉治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