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74章 胆智之一《威克》05 哥舒翰&李光弼

第474章 胆智之一《威克》05 哥舒翰&李光弼(1 / 2)

哥舒翰&李光弼:唐代“铁血军神”!敢斩朝廷命官,凭铁腕震三军

唐代的哥舒翰和李光弼,都是手握重兵的名将。两人面对触犯军法、藐视军纪的官员,哪怕对方有朝廷任命在身,也毫不手软,以雷霆手段果断处置,用铁血手腕维护了军队纪律,震慑了军心,堪称古代军界“敢碰硬茬的狠角色”。

案例一:哥舒翰怒斩贪腐将,皇命面前守军纪

哥舒翰担任安西节度使时,派都兵马使张擢去京城汇报工作。可张擢却在京城滞留不走,还四处行贿,巴结上了宰相杨国忠。

后来哥舒翰恰好入朝,张擢怕被追究,赶紧求杨国忠帮忙。杨国忠随即给皇帝上书,任命张擢为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任命诏书下达后,张擢得意洋洋地到哥舒翰府上拜访。

哥舒翰二话不说,下令手下把张擢揪到庭院里,当众列举他的罪状,随后用军棍将他打死,之后才把事情上报给朝廷。唐玄宗得知后,不仅没有责怪哥舒翰,反而下诏书表扬他,还把张擢的尸体赐还给哥舒翰,让他再下令打张擢尸体一百棍。(旁边批注:真是明事理的君主!)

案例二:李光弼硬刚无礼官,抗旨斩臣立军威

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治军混乱,朝廷下诏让御史崔众把河东的兵权交给李光弼。可崔众一向轻视王承业,甚至有时穿着铠甲、拿着兵器冲进王承业的厅堂,故意戏弄他。李光弼早就听说这事,一直愤愤不平。

等到崔众要把兵权交给李光弼时,他还摆着御史的架子,带着部下慢悠悠前来。李光弼出门迎接,可崔众的队伍竟然和李光弼的旌旗队伍正面相遇,毫不避让。

李光弼本就不满他的无礼,又见他迟迟不移交兵权,当即下令把崔众抓了起来。没多久,朝廷的宦官使者赶到,带来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使者揣着诏书,问崔众在哪里。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被我关押起来了!”

使者拿出诏书给李光弼看,李光弼强硬地说:“现在他只是侍御史,我就敢斩他;要是宣读了这道任命他为中丞的诏书,我就斩中丞;就算他被任命为宰相,我照样斩宰相!”使者吓得不敢再提宣诏的事,只好回去复命。

第二天,李光弼派兵把崔众押到碑堂下,当场斩首,全军上下都被他的威严震慑。之后,李光弼又让人通知崔众的亲属来吊唁。

冯梦龙点评:敢斩命官的底气,藏在“军纪为先+看透官场猫腻”里

有人可能会问:张擢和崔众确实有罪,但他们已经被朝廷任命为高官,哥舒翰和李光弼这么做,难道不怕违抗皇命吗?

其实这里面藏着两个关键:

1.军事行动讲究效率,触犯军法必严惩:当时正值用兵之际,张擢滞留京城、耽误公务,崔众藐视上级、拖延交兵,这些都是军中大忌,按军法本就该处死。在军队里,军纪大于一切,哪怕是朝廷任命,也不能姑息违反军法的人;

2.两人的任命本就是“走后门”,并非皇帝本意:张擢靠巴结杨国忠得官,崔众的任命大概率也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这些都不是皇帝基于公正考量的决定。哥舒翰和李光弼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敢果断出手,事后也没人敢追究他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