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破局关键:用“人性常理”验证证据真实性:判断证据是否可靠,不能只看证据本身,还要结合人的行为逻辑去验证。当证据背后的行为不符合常理时,就要警惕证据可能是伪造的。
这就像现在职场上,有人说自己“主动把功劳让给同事”,但平时他总抢着表现——这种行为和本性的矛盾,说明他要么在撒谎,要么有其他目的,不能轻易相信他的说法。
二、核心启示:遇“可疑证据\/难辨真假”,别盲从,要“用‘人性逻辑’辨真伪”
苏涣的思路放现在超实用,职场、生活中遇到“看似合理实则可疑”的情况都能用:
- 职场遇“可疑功劳\/栽赃甩锅”
比如同事突然把一个重要项目的功劳让给你,可他平时总抢着争功。别轻易高兴,先想“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可能项目里有坑,他想让你背锅;或者他想借此讨好你,换取其他利益,一定要先查清项目情况,再决定是否接受。
- 生活遇“反常馈赠\/可疑事件”
比如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送你贵重礼物,还说“没别的意思”。结合他“平时不怎么大方”的性格,这行为很反常——可能他有事求你,或想借你名义办事,别盲目收下,先问清缘由。
- 应对“看似确凿的‘证据’”
比如有人拿“聊天记录截图”指责你说过坏话,截图看似真实,但结合你们的关系——你平时根本不会说这种话,就要怀疑截图是伪造的(比如拼接、p图),可以要求看完整聊天记录,或找第三方作证。
简单说就是:“遇到看似靠谱的证据、反常的人和事,别着急下结论。先想想‘这符合人的本性和行为逻辑吗’,用常理去验证,一旦发现矛盾点,就说明背后可能有猫腻,再深入查证,就能避免被欺骗、被栽赃。”
【原文】苏涣
苏涣知衡州时,耒阳民为盗所杀而盗不获。尉执一人指为盗,涣察而疑之,问所从得,曰:“弓手见血衣草中,呼其侪视之,得其人以献。”涣曰:“弓手见血衣,当自取之以为功,尚肯呼他人?此必为奸!”讯之而服。他日果得真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