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396章 察智之一《得情》25 裴子云&赵和

第396章 察智之一《得情》25 裴子云&赵和(1 / 2)

裴子云&赵和:唐朝“设局断案双雄”!靠巧计破无据困局,还公道于百姓

古代断案常遇“无凭无据”的僵局,裴子云与赵和却能另辟蹊径,用“逆向设局”的方式让真相浮出水面,既破了案子,又护了百姓公道。

裴子云:“扮贼审舅”巧追牛,情理兼顾平纠纷

新乡县有个叫王敬的人,去边疆当兵,把六头母牛寄养在舅舅李进家。五年后,母牛生下了三十头小牛。王敬从边疆回来,找李进要牛,可李进却说“有两头母牛死了”,只肯还四头老牛,剩下的三十头小牛压根不想还。

王敬又气又急,跑到县衙告状。县令裴子云听了,没直接传李进,反而把王敬关进监狱,然后派人去抓“盗牛贼李进”。李进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到县衙。裴子云一见他就呵斥:“有个盗贼供出你和他一起偷了三十头牛,藏在你家里!”

说完,裴子云叫人把那个“盗贼”带上来对质——其实就是用布衫蒙住王敬的头,让他站在南墙根下。李进急得不行,生怕被当成盗牛贼定罪,赶紧坦白:“那三十头牛根本不是偷的,全是我外甥那六头母牛生的小牛啊!”

裴子云这才让人掀开王敬头上的布衫,李进一看,傻眼了:“这不是我外甥吗!”裴子云说:“既然是你外甥的牛,那就该还给他。”不过他也体谅李进养了五年牛的辛苦,让王敬拿出几头小牛送给李进当酬劳。案子一判,整个县里的人都拍手称快。(也有说法称这是武阳县令张允齐办的案子)

赵和:“假称捕盗”追契钱,智破无赖赖账局

唐懿宗咸通初年,楚州淮阴县有两户相邻的人家,东邻家把田庄的地契抵押给西邻家,借了一千缗钱(古代货币单位),约定第二年加利息赎回地契。

到了赎回的日子,东邻家先给了八百缗,说好第二天把剩下的钱补齐,再拿地契。两家人本来就关系不错,又只隔一晚,东邻家觉得肯定不会出问题,就没让西邻家写收款证明。可第二天,东邻家带着剩下的钱去赎地契时,西邻家却翻脸不认账,说根本没收到那八百缗钱。

东邻家把西邻家告到县里,县令因为没有收款证明,没判东邻家胜诉;他又告到州里,结果还是一样。东邻家又气又冤,听说天水人赵和在江阴当县令,擅长用一两句话就断清案子,于是特意渡江向南,去江阴找赵和告状。

赵和一开始因为自己官阶低,而且案子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地界,不想管。但东邻家一直喊冤,赵和心软了,说:“你先在我家住下吧。”他琢磨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办法。

赵和叫来几个办案能手,拿着公文赶到淮河渡口,对外宣称“抓到了江洋大盗,盗贼供出有个同伙在淮阴,请当地官府把人抓来”。按照唐朝法律,只有持刀抢劫江上船只的大盗,相邻州县不能庇护,必须配合抓捕。

淮阴官府果然把西邻家的人抓了过来。西邻家本来就是个农民,从没做过坏事,面对审问一点都不害怕。赵和故意用严刑恐吓他,西邻家吓得哭着求饶。

赵和趁机说:“盗贼招供偷了很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不是农家该有的东西。你把家里的财物清单列出来,证明这些东西不是偷来的,就能洗清嫌疑。”西邻家松了口气,压根没想到东邻家会跨地界告状,于是详细列出了家里的钱财、粮食、布匹,还说明了每笔财物的来历,其中就包括东邻家赎回地契的八百缗钱。

赵和看完清单,笑着说:“你要是真不是江洋大盗,为什么要隐瞒东邻家给你的八百缗赎地契的钱?”说完,他叫出东邻家跟西邻家对质。西邻家又羞又怕,只好承认自己赖账的罪行。赵和派人把西邻家押回淮阴,让他交出地契,之后又依法处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