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透“弃地的连锁风险”:不只算“军费账”,还算“战略账”——凉州是三辅的屏障,丢了凉州就丢了缓冲,甚至会逼反本地人,酿成更大祸端;
2.找对“稳边境的关键”:不搞“硬派兵镇压”,而是用“官禄拉拢”——把凉州豪杰和官员子弟留在京城,既给了好处,又变相控制,让凉州人觉得“跟着汉朝有奔头”,自然不会作乱。
这就像现在公司遇到“某业务亏损想砍掉”,不能只看“短期亏损”,还要看“这业务对其他业务的支撑作用”,更要考虑“砍掉后员工和客户的反应”,用“调整策略、保留核心人才”代替“一刀切放弃”。
二、核心启示:遇“想靠‘放弃’解决问题”的情况,别“短视跟风”,要“算大账、抓关键”
虞诩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企业业务调整:公司某区域业务亏损,想直接砍掉。可以像虞诩那样,先算“这区域对其他区域的协同作用”(比如是否是物流枢纽),再“保留该区域核心团队,调整业务方向”(比如从销售转售后),而不是直接放弃,避免客户流失、团队动荡;
- 社区治理难题:社区某片区管理混乱,想“放任不管”。可以先看“这片区是否影响整个社区的安全”,再“选拔片区里的热心居民当志愿者,给他们‘社区管理员’的荣誉和补贴”,让居民自己管自己,比单纯放弃管用;
- 学校薄弱学科:学校某学科成绩差,想“停开这门课”。可以先算“这学科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作用”,再“找该学科有潜力的老师,给培训和奖励,鼓励老师改进教学”,而不是直接停掉,避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简单说就是:“遇到问题别一上来就想‘放弃’,先算清楚‘放弃的长远代价’,再找到‘能稳住局面的关键抓手’——不管是拉拢人才、保留核心,还是调整策略,都比‘一刀切放弃’更稳妥。”
【原文】虞诩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譬如衣败,用以相补,犹有所完,不然,将两无所保。议者咸以为然。诩说太尉李修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夫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腹心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摧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念。如使豪杰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浸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修曰:“然则计将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励,答其功勤,内以拘制,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西川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为郎,以安慰之。
虞诩凉州之议,成于李修之公访;德裕维州之议,格于僧孺之私憾。夫不为国家图万他,而自快其私,以贻后世噬脐之悔,斯不忠之大者矣!河套弃而陕右警,西河弃而甘州危,太宁弃而蓟州逼,三坌河弃而辽东悚。国朝往事,可为寒心!昔单于冒顿不惜所爱名马与女子,而必争千里之弃地,遂因以灭东胡、并诸王。堂堂中国,而谋出丑虏下,恬不知耻,何哉!
凉州之议,尤妙在辟其豪杰而用之,此玄德之所以安两川也。嘉靖东南倭警,漕台郑晓奏:“倭寇类多中国人,其间尽有勇智可用者,每苦资身无策,遂甘心从贼,为之向导。乞命各巡抚官于军民白衣中,每岁查举勇力智谋者数十人,与以‘义勇’名色,月给米一石,令其无事则率人捕盗,有事则领兵杀贼,有功则官之。如此,不唯中国人不为贼用,且有将材出于其间。其从贼者谕令归降,如才力可用,一体立功叙迁。不然,数年后或有如卢循、孙恩、黄巢、王仙芝者,益至滋蔓,难拨灭矣!”愚谓端简公此策,今日正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