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340章 明智之四《经务》19 李若谷&赵昌言

第340章 明智之四《经务》19 李若谷&赵昌言(1 / 2)

李若谷&赵昌言:宋朝“治弊狠人”!一个靠“谁受益谁维护”止决堤,一个用“豪家之粮”堵漏洞

安丰县的芍陂(古代水利工程),是孙叔敖修建的,有南北两条水渠,能灌溉上万顷农田。可百姓因为天旱,常在水渠里开荒种地;雨水多的时候,又偷偷挖开水渠堤坝排水,最后水渠没法灌溉,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李若谷任寿春知府时,下了个特别的命令:芍陂堤坝决口时,不调派士兵民工,只让住在堤坝附近、受益于水渠灌溉的百姓来修补。从此,再也没人敢偷偷挖堤坝了——毕竟堤坝坏了,得自己动手修,没人愿意再折腾。

赵昌言:用豪家积粮堵堤,一劳永逸止奸弊

咸平年间,赵昌言任天雄军知府时,当地豪绅家里的粮草堆得满田野都是。当时总有坏人偷偷在官府修的堤坝上挖洞,破坏堤坝谋私利。赵昌言暗中查清了这事,没立刻追究。

有一天,堤坝突然溃决,官吏急得上报。赵昌言立刻下令:赶紧把豪绅家里囤积的粮草运过来,用这些粮草填堤坝。从此,再也没人敢破坏堤坝了——豪绅怕自家粮草被征用,会主动盯着不让人搞破坏;坏人也没了可乘之机。

冯梦龙点评:用李、赵之策,解东南漕运之困

最近东南地区的漕运(粮食运输)问题特别紧急,每年冬天都要筑坝挖河,耗费的人力财力没法计算,尤其是丹阳这一路。查原因才知道,当地百姓每年靠帮官府筑坝、挖河赚“劳务费”,还会层层克扣,所以故意让河道堵塞——筑坝时,先行贿保留一部分坝基不拆;等运粮船过去后,深夜偷偷填土堵河;到冬天河水干涸,官府不得不花钱疏通,他们又能赚一笔。

要是学李若谷、赵昌言的办法:

1. 花一年时间,集中人力财力把河道挖深加宽,彻底疏通;

2. 明确告诉当地居民,以后河道再淤积,就责成附近居民自己清理。

这样一来,常州、镇江一带的漕运负担,或许就能减轻了?

不过也有人说,每年筑坝挖河,不只是民工能赚钱,连官吏也能从中获利——这背后的猫腻,就不是我能说清的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人为弊害”,别只靠官府硬管,要“绑定利益、用弊止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