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334章 明智之四《经务》13 虞集

第334章 明智之四《经务》13 虞集(2 / 2)

后来脱脱、叶盛的实践也证明,这个思路完全可行:只要给土地、给政策、给激励,荒地能变粮仓,还能减轻朝廷负担。可惜虞集当时没能推行,不然元朝的京畿粮食问题,说不定能早几十年解决。

一、核心逻辑:对付“依赖单一资源导致的风险”,别“修补旧办法”,要“开发新资源”

元朝京城的困境是“只靠海运运粮,风险高、耗力大”,本质是“资源来源太单一”。虞集的破局点,是开发“京东荒地”这个新资源,构建“新资源-粮食-防线-就业”的新链条:

1.用筑堤垦田把“没用的荒地”变成“能产粮的良田”,替代海运的粮食供应;

2.用“富人当官、百姓有地”的激励,让新资源能持续运转,还顺便解决民兵和就业问题。

这就像现在企业“只靠单一客户赚钱,风险高”,与其“讨好老客户”,不如“开发新市场”,用新市场的收益对冲老客户的风险,还能扩大规模——本质都是“用新资源破解单一依赖的困局”。

二、核心启示:“遇‘单一依赖有风险’的事,别死保旧渠道,要找‘新资源破局’”

虞集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遇到这些场景:

- 城市发展:某城市只靠旅游业赚钱,疫情一来就陷入困境。可以像虞集那样——开发本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新资源,打造“旅游+农业\/文创”的新模式,既减少对旅游业的依赖,又能带动更多人就业;

- 企业经营:某工厂只靠给一家大公司代工,订单不稳定。可以主动开发中小客户,或推出自有品牌,把“单一代工”变成“代工+自有品牌”双渠道,降低经营风险;

- 个人发展:某人只靠工资收入,抗风险能力差。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副业,比如写作、设计等,把“单一工资”变成“工资+副业”的收入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简单说就是:“单一依赖就像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风险太高。找到新资源、搭建新链条,才能把‘被动依赖’变成‘主动掌控’,不管遇到什么变化都能稳住。”

【原文】虞集

元虞集,仁宗时拜祭酒。讲罢,因言京师恃东南海运,而实竭民力以航不测,乃进曰;“京东濒海数千里,皆萑苇之场,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久矣。苟用浙人之法,筑堤扞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分授其地而官为之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则以地之高下,定额于朝,而以次征之。五年有积蓄,乃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则佩之符印,俾得以传子孙。则东南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之力,内获富民得官之用,淤食之民得有所归,自然不至为盗矣。”说者不一,事遂寝。

其后脱脱言:京畿近水地,利召募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百余万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元主从之,于是立分司农司,以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正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及迁民镇,凡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给钞五百万锭。又略仿前集贤学士虞集议,于江、淮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圃堰之人各千人,为农师。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十二道,募农民百人者授正九品,二百人者正八,三百人者从七,就令管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人给钞十锭,期年散归,遂大稔。

何孟春《余冬序录》云:“国朝叶文庄公盛巡抚宣府时,修复官牛、官田之法,垦地日广,积粮日多,以其余岁易战马千八百余匹。其屯堡废缺者,咸修复之,不数月,完七百余所。今边兵受役权门,终岁劳苦,曾不得占寸地以自衣食,军储一切仰给内帑,战马之费于太仆者不资,屯堡尚谁修筑?悠悠岁月,恐将来之夷祸难支也!”

樊升之曰:“贾生之治安,晁错之兵事,江统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平江伯陈瑄,合肥人。永乐初董北京海漕,筑淮阳海堤八百里。寻罢海运,浚会通河,通南北饷道,疏清江浦以避淮险,议仪真瓜州坝港,凿徐州吕梁浜,筑刀阳、南旺湖堤,开白塔河通江,筑高邮湖堤,自淮至临清建闸四十七,建淮、徐临通仓以便转输,置舍卒导舟,门井树以便行者。是一代之至画也。李允则之筑圃起浮屠,事见《术智部》,范文正、富郑公之救荒,是一时之至画也。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