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县尉:遇“必须按我说法做,才能怎样”的事,别全听,留个“清醒的对照”防坑
宋神宗元丰年间,陈州有个叫蔡仙姑的人,号称能变出一丈六尺高的金色佛像。她还在厅堂里摆着“净水”,来拜她的人必须先用这水洗脸,才能进去“见佛”。
有个姓廖的县尉(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听说这事后,某天带着手下人去了。到了地方,他特意跟手下约定:“一会儿洗脸,咱们只洗一只眼睛。”
等进了厅堂,廖县尉用洗过的那只眼睛看过去,果然看到莲花宝座上坐着一尊金灿灿的佛像,特别庄严。可他再用没洗过的那只眼睛一看——哪有什么佛像?只有一个大竹篮,里面坐着个老太婆,叉着腿歪在那儿,特别随意。
廖县尉立刻喝令手下:“把她抓起来!”这场“仙姑化佛”的骗局,当场就被戳穿了。
廖县尉的聪明,在于“不按套路来,留只眼睛看真相”
别人都乖乖按蔡仙姑的要求“洗脸”,被洗眼水搞晕了判断力,只能看到她造出来的假佛像;廖县尉却留了个心眼——只洗一只眼,用“对比”的方式拆穿把戏。
他心里清楚:“必须洗脸才能见佛”本身就有问题,大概率是洗眼水里加了东西(比如能让人产生幻觉的药),让人看啥都是“佛像”。而留一只没洗的眼睛,就能不受干扰,看到真实的场景。这种“不盲从、留一手验证”的思路,一下就戳破了骗局的关键。
对付“要你‘按流程来’的骗局”,别全听全信,留个“对照项”看本质
蔡仙姑的套路,本质是“通过控制你的感官,让你相信虚假的东西”——先让你洗脸(干扰视觉),再让你看“佛像”(虚假场景),一步步带你走进她设的局。
而廖县尉的破局点,就是“不被她的流程控制”:我按你的要求做,但不全做,留一个“没被干扰的对照项”(没洗的眼睛)。一旦有了对照,“假”和“真”立刻就分出来了——这就像做实验时要设“对照组”,能最直观看到变量(洗眼水)带来的欺骗效果。
【管理智慧】
一、廖县尉的“破局逻辑”:不被“单一感官操控”,留个“清醒维度”看真相
蔡仙姑的套路,本质是“感官作弊”——用“净水”(大概率加了能模糊视线、制造错觉的东西)操控人的视觉,让你只能看到她想让你看的“金身”;而廖县尉的聪明,就是“不把所有感官都交出去”——只洗一只眼,保留另一只眼的“原始视觉”,用对比戳穿假象。
这放现在太常见了:现在的“感官骗局”更花里胡哨,比如网红用滤镜把破水沟拍成“仙境”,商家用灯光把劣质首饰照成“珠宝”,主播用美颜把临期食品拍得“新鲜诱人”——你要是只看“被操控的视角”(滤镜图、打光图、美颜镜头),十有八九会交智商税;但只要留个“清醒维度”(看实拍无滤镜图、自然光下看实物、查生产日期),立马就能识破。
当代案例1:“网红滤镜景点‘天空之镜’,游客实拍是破塑料,单眼对比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