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58章 明智之二《亿中》08 李泌

第258章 明智之二《亿中》08 李泌(1 / 2)

李泌:看问题别被表面声音带偏,要抓“对全局有用的关键”

大臣们议论说,韩滉听说皇帝(唐德宗)流亡在外,就聚集兵力修筑石头城,暗中有谋反的打算。皇帝心里犯疑,就问李泌怎么看。李泌回答:“韩滉公正忠诚、清廉节俭,自从陛下在外流亡,他从没断过贡品;而且他镇守江东十五州,连盗贼都没出现,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修石头城,是因为看到中原大乱,担心陛下会像晋元帝那样南迁永嘉,提前准备好迎接陛下的地方。这是臣子忠诚周到的考虑,怎么能当成罪过呢?韩滉性格刚直严格,不依附权贵,所以很多人说他坏话,希望陛下能明察,我敢担保他没别的心思。”

皇帝说:“外面议论得沸沸扬扬,弹劾他的奏章堆得像麻一样,你没听说吗?”李泌答:“我当然听说了。他儿子韩皋现在是考功员外郎,连家都不敢回探望父母,就是因为这些谣言闹得太厉害。”皇帝又问:“连他儿子都这么害怕,你为啥还敢担保他?”李泌说:“韩滉的心思,我了解得非常清楚。我愿意上奏章说明他没二心,还请陛下把奏章交给中书省,让满朝大臣都知道。”

皇帝劝道:“我正打算重用你,别人哪能这么轻易担保!千万别跟众人作对,不然可能连你都被连累。”李泌退朝后,还是上奏章,请求用全家一百口人的性命担保韩滉。

后来有一天,皇帝对李泌说:“你居然真的上奏了,我已经把奏章留在宫里没发下去。我知道你和韩滉是老熟人,但也不能不爱惜自己啊!”李泌答:“我哪会因为私情偏袒老熟人而辜负陛下?实在是韩滉没别的心思。我上奏章,是为了朝廷,不是为了我自己!”皇帝问:“怎么说是为了朝廷?”

李泌说:“现在天下又旱又闹蝗灾,关中地区一斗米要卖一千钱,粮仓都空了,可江东地区收成很好。希望陛下早点下发我的奏章,解开大臣们的疑惑,再告诉韩皋,让他回家探望父母。这样韩滉会感激陛下,不再有疑心,赶紧运送粮食过来,这难道不是为了朝廷吗?”(边批:这是唐朝安危的关键,关系可不小)

皇帝恍然大悟:“我彻底明白了!”立刻下发李泌的奏章,还让韩皋请假回家探亲,当面赐他绯色官服,告诉他:“你父亲最近有不少谣言,现在我知道真相了,完全不相信那些话了。”接着又说:“关中缺粮,你回去跟你父亲说,赶紧想办法解决。”

韩皋到了润州(韩滉任职地),韩滉又感动又高兴,当场流下眼泪,当天就亲自到江边,调出一百万斛米运往关中。他只让韩皋在家待了五天,就催他回朝。韩皋告别母亲时,哭声传到了外面。韩滉生气地把他叫出来,打了他一顿,亲自送他到江边,冒着风浪让他出发。(边批:真心能感动人,实在让人又感慨又动容)

不久后,陈少游听说韩滉进贡粮食,也跟着进贡了二十万斛。皇帝对李泌说:“韩滉居然能让陈少游也进贡粮食?”李泌答:“何止陈少游,其他藩镇的将领也会争着来进贡的!”(边批:这话说得有底气)

李泌敢担保、会说服,既救了忠臣,又解了国家危机

别人都怕被谣言牵连,李泌却敢用全家性命担保韩滉,不只是因为他了解韩滉,更因为他看清“保住韩滉=保住江东粮源”——关中缺粮是致命问题,只有稳住韩滉,才能让粮食顺利运过来。而且他说服皇帝时,不跟皇帝争“韩滉有没有罪”,而是讲“保韩滉对朝廷有什么用”,一下戳中皇帝的核心需求,这才让皇帝彻底信服。

李泌的智慧,在于不被“众人议论”迷惑,始终盯着“朝廷缺粮”的核心困境——哪怕韩滉有争议,只要他能解决粮荒,就是朝廷需要的人。这种“抓大放小、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路,帮他既救了人,又解了国家难题。

生活里遇到“大家都反对”的事,别先跟着否定,想想“这件事对自己\/对目标有没有用”;职场上面对有争议的同事或方案,别只听别人的评价,琢磨“这人\/这方案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不被表面声音绑架,才能做出更清醒的判断。

【管理智慧】

一、李泌的“反向辟谣逻辑”:不只会说“他没罪”,更会摆“他为啥没罪”

李泌保韩滉,不是瞎喊“他是好人”,而是抓准了两个“硬证据”,把谣言拆得明明白白:

1.看功劳:韩滉没断过贡献,还稳住了江东——相当于现在说“某员工没私吞公款,反而带团队把业绩做涨了30%”,用实绩打脸谣言;

2.看动机:修城是“迎驾”不是“谋反”——相当于现在说“某合作方囤货不是想涨价,是怕供应链断了给你备货”,用合理动机解释“可疑行为”。

这种“摆证据+讲动机”的辟谣,比单纯“我相信他”管用10倍——别人说“他要反”,你说“他没反,因为他一直给朝廷送粮,修城是为了接皇帝”,逻辑闭环了,谣言自然站不住脚。

当代案例1:职场“下属被传挪用公款”,总监力保:用实绩+动机拆谣言

公司的区域总监老周,手下的销售经理小吴被传“私吞客户货款5万”,人事部要查小吴,老周站出来保他:

- 先摆实绩:“小吴负责的区域,最近3个月回款率100%,比去年同期涨了25%,要是他想私吞,何必把业绩做这么好?”

- 再讲动机:“他最近总加班,是在帮客户对接售后,有人看见他跟客户吃饭,就传成‘私吞货款’——我查过,那是客户请他吃饭感谢售后,账单都在。”

老周还把小吴的回款记录、客户感谢信拿给人事部看,最后人事部查清是竞品造谣,小吴不仅没事,还因为“业绩突出”涨了薪。后来小吴更拼了,年底把区域业绩再提了15%——这就是李泌的“反向辟谣”:用实绩和动机说话,比空口担保靠谱,还能让被保的人更卖力。

当代案例2:商业“合作方被传断供”,采购总监力保:用合作记录+行业逻辑拆谣言

老吴是一家食品厂的采购总监,长期合作的面粉供应商张总,被传“要断供涨钱”,厂里有人建议换供应商,老吴不同意:

- 先摆合作记录:“张总跟我们合作5年,从来没断过供,去年面粉涨价,他还帮我们扛了3个月才调价,要是想坑我们,早坑了。”

- 再讲行业逻辑:“现在小麦丰收,面粉价格稳得很,他断供涨钱没道理——我打听了,是新竞品想抢单,故意造的谣。”

老吴还带厂长去张总的工厂考察,看到张总不仅没囤货,还在扩建生产线,准备给食品厂多供货。最后食品厂不仅没换供应商,还跟张总签了长期合同,张总后来还介绍了两家低价的包装供应商,帮食品厂省了不少钱——这跟李泌保韩滉一样:用长期合作记录和行业逻辑拆谣言,既保住了靠谱的合作方,还赚了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