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11章 明智之一《知微》05 何曾

第211章 明智之一《知微》05 何曾(2 / 2)

正面案例:华为“早期就盯‘芯片自主’”,避开“卡脖子”危机

早在2000年前后,华为还在靠“代理交换机”赚钱时,任正非就没只盯“眼前的销售业绩”,反而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咱们必须搞芯片自主!现在靠别人的芯片,以后别人断供了,咱们就没饭吃!” 当时很多人反对:“现在卖交换机赚钱好好的,搞芯片又费钱又耗时,没必要!”

但任正非坚持投入研发,花了20多年搞出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后来美国真的断供芯片,其他手机厂商要么只能涨价抢库存,要么只能放弃高端市场,华为却靠自主芯片和系统稳住了基本盘——这就是“有远见”的力量:不盯眼前的“赚钱琐事”,提前布局“长远安全”,就算遇到危机也能扛过去。

反面案例:某共享单车公司“只盯‘铺车数量’不聊‘盈利模式’”,烧完钱就倒

某共享单车公司最火的时候,老板天天在媒体上吹“我们已经在100个城市铺了1000万辆车”,却从没说过“怎么赚钱”。内部员工说:“老板开会只问‘今天又铺了多少车、新增了多少用户’,没人敢提‘单车损坏率30%、运维成本太高’——他眼里只有‘铺车数量’这个‘眼前琐事’,根本没琢磨‘公司怎么活过明年’。”

结果不到两年,公司烧完融资的钱,既没盈利,又欠了一堆运维费,最后只能把单车当废品卖,用户押金也退不出来——这跟晋武帝“只聊家常不聊国事”的结局一样:只盯眼前的“虚假繁荣”,没抓长远的“生存根本”,早晚崩盘。

三、何曾的“知微”启示:想预判“未来会不会翻车”,先看“当下在聊啥、干啥”

何曾不是有“超能力”,而是懂“细节见本质”——一个人的关注点,藏着他的格局;一个组织的核心议题,藏着它的未来。想知道“会不会出问题”,不用等大事发生,看日常的“小细节”就够了:

1.看领导\/老板“日常聊啥”:是“长远战略”还是“眼前琐事”?

-要是老板每次开会都聊“行业趋势、产品创新、团队成长”,就算现在公司小,也大概率能发展起来;

-要是老板只聊“考勤、报销、鸡毛蒜皮的矛盾”,就算现在公司赚钱,早晚也会被淘汰——就像晋武帝,开国皇帝聊家常,江山怎么稳?

2.看自己\/他人“日常干啥”:是“为未来铺路”还是“只混当下”?

-比如年轻人找工作,要是只看“工资高不高、加班少不少”,不看“公司有没有发展、自己能不能学到东西”,就算当下舒服,3年后大概率会“被裁员时没竞争力”;

-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是只盯“分数”,不帮孩子培养“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就算孩子考上好大学,也可能“毕业即失业”——这些“当下的选择”,早早就注定了“未来的结局”。

四、核心总结:别让“眼前琐事”,毁了“长远未来”

何曾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被“只盯眼前”的短视一点点养出来的。晋武帝的“家常饭局”,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治国远见”的缺失;创业公司老板的“琐事会议”,看似在“解决问题”,实则是“战略思维”的空白。

不管是经营企业、教育孩子,还是规划自己的人生,都别做“晋武帝式”的人——别让“今天吃了啥、明天干啥琐事”占满你的注意力,多想想“3年后要达到什么目标、10年后要避免什么坑”。毕竟,眼前的“舒服”和“忙碌”都是暂时的,只有长远的“远见”,才能让你避开“何曾预言”的“乱世”。

【原文】何曾

何曾,字颖考,常侍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及绥被诛于东海王越,嵩哭曰:“吾祖其大圣乎!”嵩、绥皆邵子,曾之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