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07章 明智之一《知微》01 箕子

第207章 明智之一《知微》01 箕子(1 / 2)

《知微》篇开篇语:别等“出事”才着急,要从“细节”看苗头

圣人从不会让自己陷入绝境,贤人也从不会把事情搞到烂尾;

能在祸患还只是苗头的时候,就把它掐灭在萌芽里;能在好运还没显山露水的时候,就靠自己的洞察力抓住机会;

躲开那些糊涂人踩过的坑,自然能触发藏在细节里的转机。

这就是“知微”的核心——从细微处看透本质,提前布局,才不会被动。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不是圣人、贤人运气好,而是他们早从细节里看到风险,提前绕开了“死路”,没给“败局”留机会;

“缝祸于渺,迎祥于独”:祸患刚冒小苗头(比如合作方说话含糊、项目数据异常),就及时处理;好运藏在别人没注意的细节里(比如新趋势的小信号),只有能洞察的人能抓住;

“彼昏是违,伏机自触”:别跟着糊涂人瞎走(比如别人跟风投资、盲目决策),避开他们忽略的坑,自然能碰到藏在细节里的转机(比如发现别人没看到的需求、避开潜在风险)。

“知微”的关键,就是不忽略“小信号”——别人觉得“无所谓”的细节(比如对方一个犹豫的表情、数据里一个微小的波动),可能藏着后续的大风险或好机会。很多时候,不是事情突然变糟,而是早有苗头没察觉;不是好运没降临,而是藏在细节里没发现。

【管理智慧】

一、缝祸于渺:别等“小坑炸成大雷”,刚冒火星就浇灭

“缝祸于渺”就是“祸患还像针眼那么小时,就赶紧补上”。很多人栽跟头,不是因为问题太大,而是一开始觉得“这点小事不算啥”,拖着拖着就成了大麻烦。厉害的人反而盯着“小异常”,不等人投诉、不等危机爆发,先动手解决。

二、迎祥于独:别人没看到的“隐形机会”,你先伸手抓住

“迎祥于独”就是“吉祥的机会还藏在暗处,别人没察觉时,你独自抓住”。很多人觉得“没机会”,其实是没盯着“小变化”——比如用户习惯的小调整、行业政策的小松动,这些“微信号”里藏着大机会,厉害的人能从“没人在意的细节”里,挖出别人看不见的红利。

三、彼昏是违,伏机自触:不跟糊涂人踩同个坑,反而触发新机会

“彼昏是违”是“避开糊涂人的错误做法”,“伏机自触”是“反而触发隐藏的机会”。很多人栽跟头,不是自己笨,而是跟着别人“瞎起哄”——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也跟着做,最后一起踩坑;厉害的人反而“反着来”,不跟风糊涂人的操作,还能从“避坑”里挖出新机会。

四、核心启示:想学会“知微”,先做到这2个“小习惯”

1.别忽略“小异常”,多问“这是不是苗头”:不管是工作里的“小投诉、小抱怨”,还是生活里的“身体小不舒服、用户小反馈”,别觉得“无所谓”,先问自己“这会不会变成大问题?要不要现在解决?”——比如看到同事总拖延某类工作,别等他出错,先问问“是不是遇到困难了”,这就是“缝祸于渺”的开始;

2.别跟风“大潮流”,多想“有没有隐藏机会”:别人都在做的事,别着急跟着做,先想“他们没看到什么?有没有小需求没被满足?”——比如别人都在做“直播带货”,你可以想想“有没有人需要‘直播选品攻略’”,这就是“迎祥于独”的关键。

【原文】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

缝祸于渺,迎祥于独;

彼昏是违,伏机自触。

集“知微”。

《知微》古代案例:

箕子:别小看“小苗头”,欲望膨胀都是从“不注意”开始的

商纣王刚即位时,第一次用象牙做的筷子吃饭。箕子看到后,忍不住叹气:“他现在用象牙筷子,肯定不会用陶土碗来装饭,接下来一定会换成犀牛角和玉石做的杯子。

用了玉杯象牙筷,就绝不会再吃野菜羹、穿粗布短衣,更不会住在茅草屋里——到时候肯定要穿层层叠叠的绸缎锦衣,住又高又大的宫殿。顺着这个排场往下要,全天下的物资都不够他挥霍!